日常中,很多家长对待孩子不听话的问题都会忍不住的冒火,有的甚至还会直接动手,最后取得的结果是-即使孩子真的依了父母,他们也未必心里服气,不委屈。其实,对待孩子也需要技巧的,只要办法对,也能四两拨千斤哦,今天就来分享几个:
一、父母装瞌睡,孩子真瞌睡
对付孩子的坏毛病(不按时睡觉),要“让拳头打在空气中”,即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不回应。
二、发放三两“权力”,收获半斤“懂事”
例子:让孩子主动想办法,参与思考。开始时,孩子居于次要地位,是被动角色,是被说服的对象。她被要求听从大人的安排,需要为成全他人的安排而出让自己的利益,所以孩子本能的会抵触。到后来,他成为选择的主动者,同时成为可以实践决定的践行者。当他参与了一个决策,意识到自己有主动权,有办法帮助父母解决一个困难时,他的责任感和自我重要感都在上升。
三、买下软豆腐,治好硬茬头
例子:孩子跟着买菜,喜欢摸摊子上的豆腐。很简单,让他摸,把摸过的那块买下来,回家做个麻婆豆腐,或者干脆让他捏碎了玩,满足其好奇心。
四、暗中设圈套,明处消劣习
例子:不吃水果,不爱喝水,光喝饮料。把家里饮料清空,晚饭做得很咸,空调借故关掉,没有开水和凉白开。拿出冰镇西瓜,招呼他来吃,拒绝,我们就不说什么,自顾自地开始吃。
五、空出一面墙,挤走电视症
例子:做饭时没法带孩子,又担心他看电视,就把厨房一面墙空出来,成为他的大画板。
六、反串“小监工”,干活有激情
例子:孩子乱丢玩具,“今天你指挥妈妈,让妈妈来收拾好不好?”……总之,尽量体谅孩子作为一个幼儿的能力,不苛求;同时又让他们有成就感,体会到干家务并不是件复杂的事。
在孩子的成长中,在很多劳动技能上,如洗碗、洗衣服、收拾书桌等,都可以采用类似的激发兴趣的方式,以让他们体验为主,而不让他们感觉被家务劳役,那么小的孩子,重在获得初步的劳动技能,感受劳动的成就感,而不是天天去干多少活。这些最初的技能和兴趣,是孩子将来能够形成正常生活能力的酵母。
PS: 给孩子权力,尤其是决定权,比如出主意、指挥等。对于行为,要允许试错,允许幼儿办事的不完美,满足其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求,并在此过程中了解外部世界,对日常行为形成好的第一印象,预留下良好的感觉,并形成其成就感,即自尊和自信的基础。
(本文参考自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