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宝妈在后台吐糟,家里的孩子太难带了,简直就是一个长了犄角的小马,既倔强又刺儿头。
不让干啥偏干啥,一眼看不见,他就敢上房揭瓦。
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孩子还是那么调皮。有时候只要犟脾气上来了,谁都奈何不了他。
你说一句,他能顶你十句。家里有个倔强宝宝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家里也有一个“倔强娃”,请好好保护他的伶牙俐齿。
在不涉及原则问题的前提下,允许他畅所欲言。
好好引导孩子这个犟脾气,将他的“倔强”转化成“韧性”,未来反而更容易有所作为。
倔强,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
当你发现自己养了一个“倔强宝宝”,你会发现,只要孩子认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不管什么天气,想穿裙子出去玩,一定要依着她;
正在画画,你叫他先吃饭,他非要画完才去吃;
玩乐高拼插积木,能力没达到,你想帮忙,他还不乐意,哭着也要自己做完。
倔强的孩子看上去很固执,但却是一个“绩优股”。
如果家长教育得当,孩子隐藏着那份巨大能量会被激发出来,让他终生受益。
然而,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孩子倔强就是不听管教。
很多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着如何对孩子调教。
而这,很容易导致两个极端:
一是孩子屈从了,变成了“听话”的乖宝宝,家长说什么就做什么,可孩子身上那些宝贵的品质也随之消失了;
另一种则是孩子变得比之前更加“顽劣”了,任性、调皮、捣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于是真的成为了一个大人眼中“叛逆”的孩子。
事实上,孩子的倔强,是源于自我意识的萌芽和发展。
孩子的“自我意识”总被家长误解,进而造成很多的麻烦和误会。
比如有的孩子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之后,脾气有些古怪和暴躁,很少会顺着家长的意思。
如果家长不懂孩子“自我意识”的表现,就会认为这是孩子“叛逆”。
一般而言,“自我意识”从孩子1-2岁左右萌芽,3岁左右得到深度发展。
孩子2岁的时候,更多的是在用“脾气”和父母对抗;
等到3岁时,大脑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加,会从“脾气”转化为“观点”,进入更高阶层的自我意识发展。
这时候,加上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发展,展现在家长面前的就是一个伶牙俐齿的“倔强宝宝”。
倔强的孩子,更有主见
尊重孩子的“倔强”,就是在保护孩子的主见意识。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他对2-5岁时有强烈反抗意识的100名儿童和没有这种意识的100名儿童,跟踪观察了十几年。
结果发现:
儿童期有强烈反抗意识的孩子,84%的人长大后意志坚强,有主见,能够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能力。
而没有反抗意识的孩子中,只有26%的人成年后能坚持自己;
其余74%的人做事没主见,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一块没有棱角的石头,注定无法脱颖而出。
一个没有主见的孩子,毫无创造能力,必然成不了大事。
任何一个时代和领域的开创者,往往会坚持自己的主见,他们敢于挑战权威,用行动去证实自己的想法。
父母尊重孩子的倔强,才能给他坚持自我主见的力量。
有主见,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存能力。
然而,不幸的是,正是父母亲手断送了孩子这种能力。
回想一下,当我们看到孩子“倔强”行为的时候,我们跟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呢?
“不行,不准,不可以”,经常否定孩子的话,我们说了有多少?
孩子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他会常常把“不”挂在嘴边,来向父母表明“我要自己做决定”的态度。
如果孩子做决定的时候,父母进行阻止或批评,孩子就会感到无能、怀疑自己。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不敢做决定,害怕父母的责备,害怕承担后果,更怕父母不再爱他们了。
渐渐地,孩子不敢说出内心的想法,不能尊重自己的感受。
他们压抑、听话、讨好,长大后,缺乏独立判断,没有主见,人云亦云。
倔强娃,这样引导将来更优秀
孩子的脾气太倔强,应该怎么引导?
1、调整心态,尊重孩子。
面对“倔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无论孩子怎么闹腾,孩子都是亲生的,打在孩子身上,痛在自己心里。
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表现,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够充分,或者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太大,孩子会失去信心。
有的甚至会用更加叛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2、控制自己的脾气,多聆听孩子。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很多人采取的方法是冲孩子发脾气,比如大吼、责罚等。
要知道,自我意识的发展会让孩子变得更有主见,家长不合适的行为,极易引起亲子矛盾。
倔强的孩子需要父母的聆听,他们之所以倔强不听劝,就是因为他们心里已经形成了一个自己的观点。
而这个观点造成了他们的不配合,孩子需要父母多花时间去聆听。
父母在聆听的时候,可以先认同孩子的行为或想法,这样会有助于孩子平静下来,家长也能通过孩子的诉说发现原因所在。
3、用规则约束,避免自己说“不”。
如果说倔强是感性的,那么规则就是理性的。
对于倔强的孩子来说,脾气可以有,任性的行为也可以有,但一些原则上的问题,父母必须要做好把控。
而这,就需要提前给孩子建立规则。
给孩子建立规则的时候,避免用“你不可以”、“你必须”这类的词语。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规则的制定,什么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什么事情可以向父母请教,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让孩子有一个界限感。
规则的建立,要简单、具体、明确,并且一点一点的建立,不宜太多。
用规则来约束孩子,比直接命令式的拒绝孩子,更能让孩子接受。
因此,孩子小的时候可能有调皮捣蛋、倔强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而这可能是孩子聪明的表现。
这类孩子小时候难带,长大后更有出息,家长越早悟透,孩子越早受益。
关注每日蒙台梭利微信公众号,分享蒙台梭利教育故事,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