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求职季,最近看到一则新闻,202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叠加疫情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新一轮求职“内卷”已经悄然拉开了序幕,孩子还没有着落毕业生家长当然捏着一把汗,更多孩子还在成长路上的家长一定也会心生焦虑:孩子未来的求职之路将会面临什么?现在的家庭教育能够做点什么?
瓜哥也是这样一位小学生家长,但也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前互联网大厂的资深搬砖工,公司野蛮扩张的时期,免不了经常扮演面试官的角色,也曾多次参加公司的大学生校招,前前后后估计经历了数百次面试,看过的简历用不计其数来形容可以说毫不为过,也做过很多新员工的“师傅”。
现在角色转换了,所以忍不住开始琢磨:如果我的女儿将来毕业去一个热门大公司投简历,遇上一个我自己这样“难搞”的面试官,那从现在开始,应该教她会一点什么?给她“漏点什么题”呢?
当然学习成绩无疑是重要的,是好公司的敲门砖,瓜哥感到现在家庭教育很大部分精力,是在配合学校教育搞好孩子的学习成绩,从现实意义上看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现在的教育模式下,孩子走出象牙塔要对接社会,这“最后一公里”就是求职应聘和实习,很多孩子走得是磕磕碰碰的,瓜哥最感唏嘘的就是“怀才不遇”的问题。
孩子的学业背景明明不错,可是简历看上去寡淡无味,面试多问两句就露怯,到公司试用和团队格格不入,给不给转正都让人左右为难。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或未来面临求职,家里没矿没人脉,要靠自己的力量进好公司,那前魔鬼面试官瓜哥建议你,早些给孩子带上三个思维的锦囊:销售、老A、服务。
销售思维:One more thing
乔布斯可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在每次苹果的发布会上,亿万苹果迷翘首期待的,就是乔布斯说出“One more thing….”(还有件事…),这句话的出现,就会宣告苹果一项让果粉们为之惊喜和肾上腺素飙升的新功能的发布——iPod、iPhone、Appstore、MacBook Air……
是什么让iPhone在一大堆的智能手机中脱颖而出?One more thing。那要让你的孩子在极度内卷的职场脱颖而出,可以早一些思考一下,什么是你孩子的“One more thing”。
孩子可能以为: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简历写得满满当当,HR小哥哥小姐姐们一定可以慧眼识珠,找到我的亮点。
真相是:小哥哥小姐姐们很忙,留给一份简历的时间不足一分钟,甚至更短。除了一眼扫描到学校专业学位,剩下的时间可能就是最快在找能够让自己印象深刻,肾上腺素分泌,又和岗位需求有匹配的“One more thing”。瓜哥最怕的就是在简历上一堆没有重点絮絮叨叨的字眼里迷路。
孩子可能以为:小哥哥小姐姐面试的时候会给我时间,让我把十八般武艺从容介绍一遍。
真相是:小哥哥小姐姐们很忙,又阅人无数,极其敏锐,可能3分钟内就对求职者建立了大致印象。瓜哥属于比较nice的面试官,一般还是会给面试者不短于半小时的时间,常常是耐着性子听完长篇大论的介绍,又提出很多善意的问题来搭桥铺路,但是还是迟迟引导不出想听到的“One more thing”,只能忍痛放弃。
求职中的销售思维,就是通过“One more thing”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自己卖出去。当然,你做不到像乔布斯这么卖关子,还有人耐着性子等,只能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说了半天,这个“One more thing”到底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什么让你与众不同,让人印象深刻,对你放下戒备高看一眼的?可以是你学业之外做过的一件真心牛逼的事情,可以是你对这个行业深入的理解和洞察,可以是你对这个公司粉丝一般感人肺腑的热爱和非卿不嫁的执着,等等。
需要一点想象力,更需要需要提前下很多走心的苦功。苹果公司的“One more thing”,没有听起来这么轻描淡写,都是投入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大脑和巨量资源才做到的。
老A思维:只剩下你自己的时候,你怎么生存?
“老A”是一个暴露瓜哥年龄的名词,意思是“特种兵中的特种兵”,看过年代神剧《士兵突击》的看官一定不陌生。
老A是特种兵们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教官袁朗在讲述挑选老A的标准时,说了一段话:“我是在想,你们在没有理想和希望的情况下,也能生存;在更真实和残酷的环境里,还能生存”。
孩子可能以为:进入一家行业顶尖的公司,会有无穷的资源可供利用,职业发展就像进了保险箱,会岁月静好。
真相是:行业顶尖的公司资源丰富不假,但是这样的公司,特别是高新技术大厂,也是时刻处于风口浪尖,面临激烈行业竞争的,资源供给极其向头部和主营聚焦,留给新人练兵的资源和机会反而是非常有限的,做冷板凳、打杂可能是常态。另外岁月静好可能也是奢望,不缺少的是快速的变化和惊涛骇浪。
瓜哥以前所在的公司和部门,一年至少一次伤筋动骨的大调整,业务、团队、老板可能瞬间面目全非全非,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校招生小朋友正在乐滋滋地等着日子入职,结果被一通电话告知:“很抱歉,你要入职的团队已经调整,没有岗位了,你后续被划归XXX团队,主管、具体工作人到了再定…”
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招聘者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乐观皮实,能自己折腾点事,有爆发力的人。有这样特质的人,可能才活得下来,活得好。说得自私一点,招聘者也会被考核招聘效果,谁都不想摊上一个“招聘事故”不是。
瓜哥和很多同事面试的时候,有一个保留的“灵魂问题”——“你做过的什么事,让你觉得最难最牛逼?”然后围绕这个问题,一层一层剥洋葱,应聘者很多深层的素质都暴露无遗:是否有坚定的想法,协调和推动的能力,乐观的态度,再辅以很多压力测试的问题,貌似要把应聘者打得体无完肤,虽然心里是知道一个大学毕业生是很难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的,但是,如果连捍卫自己想法和成就的勇气都没有,稍微问几个问题就怂了,怎么能指望能够在绝境下担当大任,有所作为呢?
服务思维:你获得成就之前没有人在乎你的自尊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
孩子可能以为:进入一个好公司,公司应该给我一个体面有尊严的岗位,有充分的空间让我一展所长。
真相是:对于职场新人,好公司的体面有尊严,更多是对外人而言的,各中的酸甜苦辣冷暖自知。更多的时候,公司首先考虑的是你能为公司做什么?而不是公司能为你做什么。新人学富五车的学业知识,在公司的实际岗位上作用完全归零,可能需要从身边学历背景远不如自己的老鸟身上,从ABC开始学起和做起。网上常说的“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并不少见。
这时候看的就是孩子能不能放下架子,不再端着,空杯心态重新起步,从最简单的事情入手,做不了大事,就从当好“服务员”开始,服务好自己的团队,服务好客户。而不是像祥林嫂一样怨天尤人,让团队同事觉得膈应,背后议论本事不大架子不小。
瓜哥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知名的IT公司的核心业务部门做产品,本来是一份光鲜的办公室白领的工作,但试用期第一天就直接从办公室下放到中关村电脑城站柜台,搞一线销售,从0做起,销售额不达标就不用回办公室了。说实话作为一个名校毕业生,“沦落”到在电脑城成为“人见人烦”的销售员(当时年少轻狂,没有贬损的意思,请包涵),当时的心理落差是很大的,而且产品功能、价格都记不全,连续几天像个榆木桩子杵在店里,销售挂零,还被店里其他同事嫌弃浪费客户资源,更是感觉尊严被打入尘埃中任人践踏。
真正的转机,来自于调整心态后,从给顾客的一声招呼、一个微笑、倒一杯水开始的,从帮店里的销售同事买可乐、库房小车搬货、打扫店面开始的。多年后回忆起那段新人的日子,始终觉得那是最好最难忘的“新人培训”;后来每次“拥抱变化”后感觉一地鸡毛无从下手时,就会从多年前傻傻杵在柜台前的那个自己身上吸取力量,从做好一个“店小二”重新出发。
早期培养怎么做?
从小事做起。拿不久前和另一个家长聊天时的一个想法来举个例子。
每个家庭都会安排家庭旅行,慢慢放手试试让孩子来安排。去哪儿?怎么玩?让孩子来提想法,做计划,看看TA是否有“销售员”的气质,成功sell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旅行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意外:晚点了赶不上吃饭,接送车辆联系不上,有家庭成员生病影响行程……看看TA如何应急处置让旅行能够继续顺利进行,有没有体现出“老A”的气质。一路上买门票、找餐馆、买矿泉水让TA包圆吧,看看TA有没有“服务生”的气质。
对接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是要靠孩子自己来走的,出发之前,别忘了给孩子的行囊里,放上这几个小小的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