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孩子的未来就藏在父母的语言中。
这话一点不夸张。
会说好的父母,能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而不会说话的父母,只能让孩子变得自卑,懦弱没出息。
儿童心理学家王莉老师说:父母的语言就是对孩子的家教,和孩子沟通的过程,父母说什么,怎么说,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
然后,如果父母不懂育儿话术,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说话,孩子的性格发展可能会不健全。
下面几种不会说话的家长,很可能培养出性格懦弱,胆怯没出息的孩子。
第一种:对孩子“吹毛求疵”的父母
小驼的父母,都是从农村考上了大学,他们都见证了自己是一步一步如何实现了阶层跨越的。有了孩子后,他们也希望孩子能像自己一样,再次跨越,改变家族的命运。
夫妻俩对孩子要求极高。
其实对孩子有高要求,高期许也没错,关键是小驼的爸爸妈妈,很不会说话,只要说话就是“挑刺”,话里话外透漏着对孩子的各种不满意。
有一次小驼考试,取得了全班第二名。其实小驼已经比上次考试的名次进步了一些。可是当小驼回到家里,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以后,妈妈直接一盆冷水泼过来:你看看,跟第一名的差距还不小呢,之前要是听我的,就不能第二了。
本来希望从妈妈那里得到表扬的小驼,高兴劲儿一下子就没了。
等爸爸晚上下班回来,妈妈又开始用冷嘲热讽的口气说:看你儿子,考了第二,你满意吗?
爸爸立刻说:满意?我小时可次次是第一呀。
小驼差点哭了出来,回到自己房间,关上了门。
有些父母明明是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可是说出的话又表达出了另外的意思。
孩子听不到一点父母的初心,他们接受到的信息就是:我不管做得多好,父母就是不满意。
这句话用在父母的说话之道上也非常合适。
孩子再优秀,有吹毛求疵的父母,他们也依然会自卑。因此,他的优秀,从来没有得到过父母的肯定,这样心理影响会一直都在。
第二种:说话不分青红皂白的父母
有部电视剧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爸爸知道孩子在外面打人后,回到家里,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把儿子教训一顿。
本来儿子在外面已经受到了委屈,爸爸并没有先问清楚一切,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还要继续惩罚孩子。
泪流满面的儿子,痛斥父母不关心自己。亲子关系也差到了极点。
孩子以后根本不听父母的教诲,因为他们总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说话。
不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不分青红皂白批评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父母经常用这种方式跟孩子说话,孩子会认为父母不关心自己,这会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他们在对待别人的时候,也会不分青红皂白,而且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
更可怕的时候,时间久了,孩子的内心大门会被关闭。遇到任何问题和困难,不会主动和家长说,因为父母还未得知真相的时候,就会批评孩子。
第三种:经常贬损孩子的父母
很多父母的语言力,每天都充满着贬损,只是自己不知道。
“我怎么生出你这么个笨蛋。”
“这道题,这么简单,你居然不会,你是不是长个猪脑啊?”
小豪今年小学4年级,成绩一般般,但是孩子很努力。他每天回家都主动学习。但是孩子的努力,父母并没有放在眼里,他们更注重孩子的分数。
有一次孩子考试得了85分,妈妈看到后,并没有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而是贬损孩子:怎么才考85分?每天学习那么久,都白学了吗?你是不是长个猪脑啊?
如果小豪在生活中犯错,爸爸开口就是贬低“告诉你多少次,就是记不住,真不知道怎么生出你这笨蛋”。
每次在父母的贬损后,小豪就默默掉眼泪。
《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指出:中国有67.1%的父母曾在情感上虐待孩子,贬损羞辱就是最普遍的表现之一。
心理学上有个词汇叫作:消极心理暗示。孩子在长期的贬损语言环境下,认为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在贬损中长大的孩子,以后两种可能最大:一种是自卑懦弱,一种是无情冷漠。
第四种:说脏话的父母
一次J妈带孩子在游乐场玩,目睹了两父子一起飙脏话的场面。
一位五六岁的小男孩,跟另外一个孩子打架了。爸爸的本意是教育孩子不要打架。但是他却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小兔崽子,我告诉你不要打架了,看我回家不打断你的腿,快去给人家道歉,滚!”
儿子听爸爸这么说,居然毫不示弱:“X的,是他先惹我的,老子就是那么好欺负吗?”
短短两分钟,暴露了孩子的成长环境。按照现在,孩子以后也不会有出息的。
爸爸出口就是脏话,哪怕教育孩子,也是得用“脏字”来表达。
孩子听这些话也习以为常,爸爸的语言对他有深远的影响,小小年纪,说起脏话来,一点不比大人差。
做父母,要懂说话之道,要把批评贬损讽刺变成鼓励表扬和动力。不会说话的父母,养出的孩子会自卑,敏感,懦弱,无情,长大后没出息。
而如果孩子遇到会说话的父母,就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性格。
有育儿专家说:如果懂父母话术,那么育儿可以说成功一半了。
希望每位父母都读读《父母的语言》套家庭教育丛书。
这套书有大量的育儿案例,准确剖析父母的行为,让我们做父母的,明白自己行为的好与不好。
还有非常实用的,看到就能操作的教育方法,比如“开明的父母,要允许孩子对自己的控诉”,“跟青春期的孩子,说话要像谈恋爱”,“用聊天代替唠叨,去除挑剔再说话”。
读过这套书,你会发现,养育出优秀的孩子,真的就是“一句话”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