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婴儿期就开始发展自制力。多数孩子在7~9岁,自制力在日常行为中慢慢稳定持续起作用,当孩子在9~12岁时,自制力会迎来领一个小幅的飞跃。
但是为什么青少年的自制力又会下降呢?因为孩子逐渐长大,潜意识中的冲动和欲望渐趋强烈,因此很多青少年会显得冲动,意气、冒险。
这样的冲动现象一直会持续到17岁左右,孩子固有的自制力会对冲动和欲望进行制止,也可以称之为二者之间有效地“交流”。所以有时候当孩子冲动时,其自制力可以及时加以制止。
多数孩子经过一个假期“自由”或“放任”,在学校时养成的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消失殆尽”。在新学期开学在即,家长朋友们要有意识的“唤醒”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收心,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新学期的学习生活。
首先,指导孩子做一些改变不良习惯的练习 。
有意识的让孩子改变一个不良习惯也可以提高其自制力水平。 比如孩子写作业,当坐姿松垮、神态疲惫、身子几乎爬在桌子上时,都要及时提醒孩子坐正、坐直。 家长每提醒一次,孩子每坐正坐直一次,他的自制力肌肉就会得到锻炼。虽然改变这一个习惯的本身可能微不足道,但关键在于,改变不良习惯就是在培养良好习惯,持续改变和培养孩子某一个习惯,确实可以逐渐强化自制力。
家长朋友们从一些简单的事情或习惯入手,比如吃饭拖延,起床不整理内务,不整理自已的学习用品……或是其他难以根除的小习惯,提醒和帮助孩子做出改变,藉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进而强化其自制力。
家长朋友们,你和孩子可以做各种改变习惯的尝试来挑战自我、锻炼自制力。待孩子的自制力逐渐强化,良好行为习惯慢慢养成后,孩子可以把强化后的自制力和良好的习惯用到无数个他想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上。因为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和资本。自制力强,就是习惯的主人,自制力弱,就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开学前强化自制力,培养学习习惯,至为重要。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家长朋友务必让孩子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新学期,孩子又要同时面对的不同学科的老师。各个老师的执教水平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老师要努力提高执教水平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欣赏自己的老师。
2.提前预习的意识和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孩子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任务,主要孩子自己去解决。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跨学科,广泛阅读的习惯。阅读也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大量阅读,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文章,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4.集中精神,专心上课的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5.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
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让孩子学会观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意识和习惯,学会一定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6.善于提问、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家长朋友要积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最后,家长要指导和帮助孩子制作待办事项清单,也就是日常学习生活计划 。
制作计划表,养成习惯是节省精力的好办法,有数据研究,如果一个人把所有要做的事情从脑中提出,开列成计划,变成清单,原来需要记住并待办的所有事项的精力就得以解放,可用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