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朋友和她女儿的生活案例:
朋友家养了一只可爱的狗狗,一天她的女儿无意间发现她的爱狗竟然吃屎,这下把Y头恶心到了,抓起狗狗抽嘴巴子,恨不得让狗把粑粑吐出来再去刷个狗牙。Y头又气又急跑去跟朋友分享了这事,直骂这只呆狗。朋友听完说:“妈妈也觉得狗狗吃粑粑很恶心,但它为什么要吃这么恶心的东西呢?我们要不一起查下度娘吧。”朋友陪着女儿一起查了资料,大概了解了原因,原来粑粑里面会含有一些未消化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微量元素、粗纤维食物……所以对狗狗来说粑粑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的营养美食。这时女儿恍然大悟,刚刚的气愤烟消云散。朋友说:“宝贝啊,你刚才抓狗嘴巴想抽它把粑粑抠出来的时候,你猜狗狗是怎么想的?”“不会是你要跟我抢粑粑吧!”女儿哈哈大笑。朋友笑着说:“对呀,狗可能就是这么想的,它可能很委屈难受呢。你看一堆粑粑,对我们人来说是排泄物,恶心的,但对狗狗来说却是狗界美味。同样的物,不同的人对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所以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Y头好像明白了,这次沟通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老师脾气很大,经常发火而且经常干一人犯错全班受罚的事,以前孩子遇到这样的事就非常郁闷回家吐槽,后来孩子竟然没有太大情绪了,孩子是这么和妈妈说的:“老师的方式我们是不喜欢的,但老师可能认为这是为我们好,有效。我们也不能因为没法改变老师而生气,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不然我就成了跟狗抢粑粑的那个人了么?”老师还是原来的老师,就因为孩子认知的转变,学会接纳别人的情绪而不被干扰了。孩子在生活中经常拿这个案例来抗干扰。所以朋友和孩子的这次沟通是有效的。当然母女沟通顺畅得益于母女同时接受了训练,同频沟通,一点就通。
这个案例中有效的部分:
1.妈妈非常有耐心,陪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找原因,做示范
2.在适当的时机,轻松愉快的氛围下给孩子做区分,带孩子看根源和引发思考。
3.妈妈作了一个有效植入:
同样的物和事,不同的人的感受和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人。
4.孩子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学会了接纳不被干扰。
这个案例里父母需要具备足够的耐心,敏锐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区分力。
通过这个案例我也查询了度娘,对狗狗吃粑粑的原因从本能、身体和心理三个方面做个分享:
1.母狗生完小狗会舔小狗生殖器和肛门的地方,除了刺激小狗大小便同时吃掉以保环境清洁,还可以防止味道外泄,以避免被其它的动物的捕猎,小狗会模仿。
2.饥饿或营养缺乏时,从粑粑里面获取未消化掉的营养物质。
3.消化不良等其他身体疾病引起。
4.狗狗随地大小便后主人会指责体罚,这样的模式会让狗狗误解为——只要同时出现“大便、主人以及我”,就会被打,而只有“主人和我”的时候就不会被打——所以有些狗狗在这样不断被强化的“学习”中,领悟到如果没有大便在,我就安全,它干脆把大便吃了,消灭了“大便”这个证据。
5.如果一开始狗狗在吃粪便时被给予了过多的关注,那么之后它也会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关注。
6.狗狗出现焦虑、压力、孤独等负面情绪时通过这种方式缓解。
狗狗心理原因部分也可以应用于家庭教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