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年少时期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这个阶段养成的习惯,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杨绛先生年少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杨绛先生行走于世间百余年,不争名夺利,一直默默地做自己,这份宠辱不惊、恬淡自若的情怀令人望尘莫及。
纵观杨绛先生走过的105年岁月,很多人会羡慕她运气好、学历好、丈夫好,总之各方面都好。可是我们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她所拥有的一切,与年少时父母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读《杨绛传》让我们不得不羡慕杨绛先生幸福的年少时光,也让我们看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该有的样子:给孩子树立榜样,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不被名利所困,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给孩子树立榜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的确如此,杨绛先生的父母感情很好,他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无话不谈。在婚姻方面,他们的相处方式,给了儿女们最好的榜样。
杨绛与钱钟书的爱情便是如此,在他们的爱情里,我们懂得了“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明白了婚姻生活的本质就是双方在岁月流长中、在生活琐碎中相濡以沫地陪伴。
父亲杨荫杭是一位律师,总会给予孩子最大的成长空间。他以身作则,教会孩子们什么是刚正不阿。
母亲唐须嫈是一个知识女性,做事稳妥、性情温和,对文学作品见解独特,而且很有情趣。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使日后的杨绛温润如雨丝。
杨绛先生的成长环境,让我们看到身教胜过千言万语,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父母的一言一行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有时候一个小细节都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要以身作则,给出最好的示范。
2、学会尊重孩子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认为,所有的孩子都应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是当大女儿提出可以带两个妹妹,去上海启明女校读书时,这位父亲却有了顾虑。
他当然知道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是最好的,只是在经历了二女儿去世后,他就格外害怕分离。加上此时的杨绛只有八岁半,又一直带在身边,内心多少会有些不舍。
母亲对杨绛更是放心不下,但她知道孩子总会长大,不可能一直在自己身边,最终夫妇二人将决定权交给杨绛。杨绛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她知道这是父亲的期望。
尊重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做出选择。不得不说,在这方面杨绛的父母值得我们学习。
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同事是怎么对待孩子的。大部分父母打着爱孩子的旗号,早早就替孩子决定好一切,孩子便只能按照父母所希望的方式去生活。于父母而言,孩子充其量只是他们的附属品吧!这是孩子的悲哀,亦是父母们的失败。
学着去尊重孩子,关于孩子的事情让他们亲自参与进来,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只有这样孩子长大后才会比较有主见、有担当,而不是唯唯诺诺。
3、让孩子不被名利所困
此外,父亲杨荫杭反对置办家业,他认为经营家产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容易迷失自己。对子女来说,也是有害无利的,子女可能会依仗家产,不思上进、无所作为。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父亲这样的观念使年幼的杨绛日渐自立和强大。
那个年代,家里的孩子比较多,母亲唐须嫈有太多的事情要忙,不得空闲。面对两个姑母不做家务,自私自大,她亦不去计较。她将身外之物看得很淡,遇到好东西,也本着别人优先,自己有没有都无所谓的态度。
这样的父亲、母亲在无形之中感染着杨绛,使她也养成了淡泊名利、不予计较的性情,更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自在洒脱。
杨绛先生在钱钟书去世后不久,将夫妇俩的稿酬全部捐给清华,用于“好读书”奖励基金,帮助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的学生。消息一出,震惊四座。
仔细想想,能有此举,可不就是杨绛先生的真性情,一生不被名利所累,生活得随性、洒脱。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来形容杨绛先生的一生也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一朝功成名就,可最终大多数孩子会成为芸芸众生。事实上,生命的追求也不仅此于名利,让我们的孩子不被名利所困,应当作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4、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16岁的杨绛在苏州振华女校读中学,一次,她被选上参加游行。因为当时的苏州不太安全,时常会有欺负女孩子的现象,所以她表示拒绝,可学校规定必须家长出面。
为此,她专门回家问父亲的意见。意外的是,向来疼爱她的父亲竟然拒绝了,父亲让她自己去解决,并为了鼓励她,跟她讲了自己的一次经历。在父亲的影响下,杨绛终于勇敢地说出了“我不去”。
其实,父亲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在爱她,父亲想让她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独自面对问题的一天,只有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容生活。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总想着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当有问题出现时,作为父母总是会第一时间冲出来挡在孩子前面,为他们扫除一切障碍。可这样真的就是对孩子好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我们无法守护他们一辈子,能做的就是让他们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杨绛先生的年少生活,她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有这样的父母,是莫大的幸福。而幸福家庭里长大的杨绛,自然是精神富足、内心强大,并因此丰盈着她的一生。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这是纪伯伦的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的片段。让我们明白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
良好的家庭教育该有的样子:
给孩子树立榜样,做好孩子人生路上的引导者;
学会尊重孩子,让孩子也懂得去尊重别人;
让孩子不被名利所困,自在、洒脱的去生活;
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能淡定从容应对生活的起伏。
愿孩子们都能在幸福、快乐的氛围中长大。
天下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