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小学老师,和我说了这样一件事:
她今年带毕业班,班上有一个插班生,长得壮壮的,个头也特别高,一点都不像是小学生。每次抬头和他说话时,她都觉得有压力。
那天,她路过教室,看到这个孩子非常生气,拳头攥得紧紧的,一副要打数学老师的样子。作为班主任的她,想到没想,便立刻冲进教室,拉住学生的手说:“你出来一下。”
让她惊讶的是,这个男孩居然一声不吭地跟着她走出了教室。等到了离教室远一点儿的地方,她温柔地问:“你刚才是不是感觉很生气呀?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事好不好?”
这句话,让孩子脸上的防备和愤怒都突然消失了,蹲下来嚎啕大哭起来。
那一刻,她感觉这个孩子不是一个毫不讲理的坏孩子,虽然个子高高的,却仍是一个需要关心和保护的小孩子。而他的愤怒、凶狠,只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
末了,朋友说:“当我给了他关注和理解之后,他便立刻流露出了自己脆弱的心。他哪里是一个坏孩子,他只是水杯空了,需要蓄水而已。”
我认识一个生了二宝的妈妈,她说自从有了二宝之后,大宝就表现得特别逆反,一点都不听话,甚至经常对二宝做出一些攻击性的行为。
虽然她和老公都非常希望两个孩子能相亲相爱,甚至也尝试用各种方法教育大宝,可是依旧没有任何用,这让他们夫妻俩很焦虑。
看到孩子从一个乖巧的小孩变成一个事事跟大人对着干的“坏”小孩,她开始反省自己。有一天晚上,她突然意识到,大宝虽然比二宝大一些,可他也还是个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接受弟弟的到来。同时,自己也确实忽视了大宝的感受,没有像以前那么爱他。
后来,她改变了自己的态度,重新给大宝更多的关爱和照顾。每周,她都会抽出一个下午,带着大宝出去玩,享受亲子时光。
她发现,当大宝感受到足够的爱时,也开始主动去爱二宝了。她很高兴,也明白了,只有被爱的孩子,才能够学会爱别人。
这两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游戏力》一书中提到的蓄杯理论,这本书的作者、美国儿童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曾说过:
“我不相信有坏孩子,当他们不乖时,我会想他们需要什么帮助。每个孩子身体里都有一个杯子,需要用爱、关注、照顾和理解来蓄满。有时候孩子焦躁不安,心烦意乱,其实只是因为他的杯子空了。”
我认识一个女孩,真的是非常优秀,但是却非常自卑,总是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她交往的男朋友,全部都是渣男,而且一个比一个渣。
每次,我们都劝她,下次找男朋友要擦亮眼睛,可是她还是会因为别人几句花言巧语就沦陷。被深深伤害后,她总说:“面对感情,我的智商总不在线。”
后来我知道,她不是智商不在线,而是她的水杯空太久,她感觉不到爱,家人没有帮她蓄水,她便把希望放在了男人身上,结果遍体鳞伤。
这个女孩从小到大几乎没有感受过父母的理解和赞赏,即使她拼命学习,得了那么多次的第一,得过无数次的奖学金,爸妈依然只会用更高的标准要求她。
我很同情她,因为没有感受过无条件的爱,她根本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水杯蓄水。即使想要自救,也没有途径,所以特别痛苦。
所谓“坏“孩子,其实也是不被理解的“好”孩子。当我们的孩子从一个乖巧的小孩变成一个事事跟我们对着干的“坏”小孩时,说教只会让事情更糟。
我们对孩子的标签,我们对孩子的爱,决定着他以后的成长方向。所以,哪怕孩子不服管教,我们也要先放下指责,看看孩子的水杯是不是空了,是不是需要我们用爱来填满了。
我们的爱,会成为孩子的铠甲,让他们将来面对挑战时,可进可退。真心希望,所有的坏孩子,都可以在爱的影响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