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各种的提心吊胆还得外加斗智斗勇,孩子越大反而让家长烦恼得问题就越多。
怎么样处理我们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感受?
在家庭教育中,主要的矛盾基本是由于,我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与孩子的需求是不同的。这也就是我们家长通常所说的“孩子不听话”!
我们大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讲秩序,懂礼貌,按流程办事等。孩子可真的不在意这些。
孩子很少会自觉自愿地去洗澡,说“请”,“谢谢”,自己穿上内衣等。
更多的情况是孩子根本就不喜欢穿内衣。
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教孩子,想让孩子的行为能更加符合我们成人世界的行为规范。
但是,我们家长的态度越强烈,孩子们越是反抗,越不听话。
这样久了,孩子会把我们看成是他们的敌人。
因为我们总是让他们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洗手去……
用纸巾擦……
小点声……
把衣服挂起来……
作业写了吗?……
你刚刚刷过牙了吗?……
穿上睡衣……
上床去……
快睡觉……”
我们还总是不让他们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别咬手指头……
别踢桌子……
别乱扔垃圾……
别在沙发上跳……
别揪猫尾巴……
别把豆子塞在鼻孔里!……”
孩子就会说:我就要干我想干的。
我们一般说:按我说的去做。
争吵不可避免。最后,变成了要求孩子去做一件最简单的事都让人头疼。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
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当我们希望孩子配合我们的时候我们都是怎么做的。
然后把自己想象成孩子,再去感受一下。
- 责备和问罪:你的油手怎么有摸桌子了!怎么老这样?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你从来都不听!
- 谩骂:来,还是让我帮你弄吧,你真是笨手笨脚的,什么都做不好。
- 威胁:我数三下,你还不穿好衣服,我就丢下你先走了。
- 命令:帮我拿一下包,快点!
- 说教:你觉得从我手里抢书,做得对吗?你不知道好的行为习惯多么重要,你要知道,只有我们对别人有礼貌,别人才会对我们有礼貌。你肯定也不愿意别人抢你的东西!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警告:穿上毛衣,要不会感冒的;别往那边爬!你想摔下来吗?
- 控诉:看见我的白头发了吗?都是因为你。
- 比较:你怎么不能像你哥哥那样?他总是提前把作业做完。
- 讽刺挖苦:这就是你写的作业?可能就你们老师能看懂你这种天书,我可看不懂:。
- 预言:你竟然对我撒谎。知道长大后你会是什么样子吗?没人会相信你。
如果我们听到这样的话,是什么样的感受,那孩子就是这样的心情。
发现了吗?孩子之所以不听话,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方法不对。让孩子的自尊受到了伤害。
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能愿意和我们配合,又不伤害到他们的自尊?还不会让孩子有逆反心理?
简单分享五个技巧,当然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一个孩子,同时也不是每一个技巧都适合你。而且这些技巧也不一定每次都有效。不过,这可以帮助我们和孩子建立一个互相尊重的平台。
鼓励孩子和家长合作的五个技巧
- 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 提示。
-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 说出你的感受。
- 写便条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使用描述的语言,可以避免指责和埋怨,让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应该做什么上。比如:
牛奶洒了,我们需要一块抹布。
瓶子打碎了,我们需要一把扫帚。
而不是,你把牛奶洒了,你把瓶子打碎了。。。
2.提示,这就像是我们送给孩子的一个礼物,对他们未来都有帮助。因为他们以后也需要知道这些。比如:
牛奶不放回冰箱,就会变酸。
饼干的盒子不盖好盖子,饼干就会受潮变软。
提示其实不难,难的是家长需要在后面去掉哪些攻击性的字眼。因为我们一直以来对孩子是这样说的。
牛奶不放回冰箱,就会变酸。你怎么总也记不住。
饼干的盒子不盖好盖子,饼干就会受潮变软。你是猪脑子吗?
也许这很难,但是我们要努力做到。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代替强迫命令。孩子们也更喜欢听到简单的词语。比如:
牛奶!饼干盒子!
这样孩子会自主意识到该做什么,
注意事项,不要使用孩子的名字做为简单的词语。
4.说出你的感受,这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其实家长不需要永远都对孩子保持耐心,孩子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有能力接受家长的一些不好的情绪。比如:
我现在心情不好,没有心思看你的作业。等会吃完饭,我再看。
现在不要招惹我,我情绪不好,容易发脾气,但这和你没有关系。
5.写便条,把期盼孩子做的事情,就像给朋友写信一样的写给孩子。这可能比你大喊大叫要有用的多。
比如:
亲爱的桓宇:
你的房间需要整理了。
需要整理一下:
- 床上的衣服
- 门口的垃圾
- 地板上的外套
- 桌子上的书
谢谢!
妈妈
当然我们使用了这些技巧,并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就能一直都乖乖听话,因为我们的孩子不是机器人,不是能用一套方法就完全掌控的了的。
我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幽默感,还有能够体谅别人需求的能力。
我们重要的是使用这些语言,去培养孩子的自尊,避免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
同时也为了和孩子能够搭建一个相互尊重的沟通平台,这样无论孩子在童年,还是未来的叛逆期,或者是在他长大成人之后。这样的沟通方式能够一直延续。
要知道,我们如果想得到孩子的尊重,就要先学着去尊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