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投稿:
我的宝宝未满2岁,个性很倔强,讲也讲不听,好奇心又强,看到什么都想试试,尤其对一些危险的物品和动作,看了真让人捏一把冷汗。每次跟他好好说,他好像都听懂了,可是一下子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又会跑去玩,我实在很不想用打来处罚他,但有时也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再者邻居也说我太宠孩子了。
「不听话,就是要好好揍他一顿才会怕,下次他不就敢乱碰了。」
我错了吗?难道对这么小的孩子真的非用打得不可吗?
以前的观念总认为:「棒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所以「打孩子」这件事在我们的生活中,至今仍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奖赏或处罚,真的就能驱使孩子去做他们该做的事吗?
从发展心理学来看,两岁以前儿童的道德发展是处在「混沌未开期」,这时他内心没有一套据以判断是非对错的道德标准,此时父母在孩子做错时施以处罚,为的是让孩子将痛的经验和事件联结在一起而不致再犯。不过,一两岁的孩子由于整体的认知能力尚薄弱,对于事情的因果关系常常弄不明白(因为顽皮、所以挨打),常常打了还是再犯,加上打重了会伤着孩子、打轻了他又以为你在逗他玩,有时打了以后,他还会回打你几下,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而另一方面,好奇和探索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父母一方面要顾虑安全,一方面又要让孩子有尝试的机会和空间,的确是特别辛苦,有时脾气来了,难免会「动口」又「动手」,不过在有「动手」的冲动时,最好先深呼吸(如果可能的话),然后想想:
1. 为什么要打?
是因为自己心情太烦而迁怒于孩子,还是很清楚孩子做了危险动作,打了或许下次他会记得。
2. 打的程度如何?
打孩子,千万别敲头和打耳光,因为在气头上,常会因力量控制不当而造成意外伤害,如果非打不可,手心或屁股比较安全。
事实上,每个孩子个性不同,有的禀性温和,根本用不着打;有的动作快胆子又大,用打的方式短期内的确可以避免他做危险动作;有的脾气倔强,打了之后他反而反抗更烈,父母可视孩子的特性而调整管教原则。
不过不管怎么说,打孩子仍然是最不明智的一招。尤其是对一、两岁的幼儿,用口头喝斥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吸引幼儿去做别的事,往往要比打或继续僵持要好得多。可惜的是,我们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父母,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