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懂很多,却依旧带不好孩子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悟:“关于管教孩子的文章看了很多,为啥还是带不好孩子呢?”也没要求孩子能有多听话、多么乖,可就连一个“不可以摔东西”“不可以打人”这种最基本的行为问题,也会没完没了的重复性发生,这一秒你刚给他纠正过,下一秒他还会继续犯,真是会把人活活气死的。
有人看到这样的熊孩子,就会说句:“打得太少了”。
或许,用简单粗暴的武力制服孩子,确实是包治百病的,但还是建议各位家长要慎重使用,因为它其实只是一剂“止疼药”,治标不治本的。假如你连熊孩子的“病因”都没有摸清楚,即使你的一顿胖揍能让孩子“熊”这个症状有所缓解,那也只是暂时的,或许你一眼没留意到,孩子又会故技重施再作妖,为啥呀?孩子“熊”这个病根还没有除掉呀!
讲真,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满意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想要去当“坏孩子”“熊孩子”的,可为何他们怎么说就是不听呢?
我家倔脾气的糖豆,从小也是喜欢打人、一言不合就乱扔东西的,可现在能给小朋友一起愉快玩耍了,已经很少会把东西扔地上了,曾经调皮捣蛋的熊孩子如今也有个“三好儿童”的样子了,结合管教他的历程及妈妈们的反馈,我也终于明白了——
每个“不听话”的孩子,都有他不为人知的“苦衷”
一、听不懂
很多父母在自己内心都设有一道分水岭,这个分水岭是以“会说话”为界限的。在孩子会说话前,打心底会把他当做一个“不懂事”的小宝宝,即使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父母也都会去包容;一旦孩子“会说话”后,父母在潜意识里就认为他什么都能听了,于是就把他当做“懂事的孩子”,并用“懂事孩子”的标准来要求他,开始越来越没有耐心给孩子解释自己刚刚下过的指令是什么意思,就这样“亲子大战”就开始爆发了。
实际上,孩子会说几个“词”,并不意味着他真的明明白白知道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他能听得懂你说的一些话,并不意味着他能懂你说的所有的话。学龄前的小孩子,对于大人的一些语言,都存在着“半蒙半猜”的现象,有时候他们为了取悦家长,会试图表现出“我听懂了”的样子,其实在很多时候,他们压根就不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总之呢,假如你觉得你家孩子不听话,首先请自我检讨一下,“我说的这个话,孩子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吗?”你有没有在说完话后,用亲身示范、分步拆说等方式给孩子解释你说的话的意思呢?
确定孩子是能“听懂”你的话,再去要求他“听话”。
二、做不到
有很多父母可能都意识不到:你的有些要求,是超出孩子现在的能力范围的,甚至一些父母,去要求一些连成人做起来都很费劲儿的事情:
像让孩子立刻控制住自己情绪的:“不准哭”“不准闹”,烦请家长在要求孩子做到这些前,先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控制住“不对孩子大吼大叫”!
像要求孩子能控制住自己在无意识下的一些行为:不吃手、不尿床等,烦请家长在要求孩子做到这些前,先扪心自问,自己能不能控制住自己“在无聊或者紧张的情况下不去拿手机”!
像要求孩子拥有好的意志品格的:“胆子大一点”“忍一下”等,烦请家长在要求孩子做到这些前,先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足够“勇敢顽强”!
……
很多时候,父母忽略了孩子现年龄下的特点,却又对他们有着过分的期待:
就拿打人这件事情来说,许多父母会认为,这是一个孩子的品性问题,三令五申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后,孩子应该立刻就能改好的。但实际上,容易冲动打人,是所有两三岁这个年龄段孩子共有的一个特点,因为他们的语言和社交跟不上用,没有能力以正确的方式和其他小朋友示好、妥善处理与其他小朋友的冲突,还是需要慢慢学习的,即使心里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但有时也难免控制不住自己冲动的情绪,一个错误会重复性的犯,这也都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需要更长时间耐心纠正而已。
相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磨磨蹭蹭、爱丢三落四、坐不住等等。这些问题父母去干预是正确的,但要摆好心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很多问题,在孩子的身体和心智足够成熟时,才能真正的消失。
就像孩子刚会站立的时候,你要求他立马会跑,这是不行的。纠正行为问题也是这样,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细水长流的,不要对孩子要求太过了。
三、处在情绪中
即使是成年人处于被情绪淹没的时候,也是没有办法始终理智在线的,小孩子就更如此了,当他们处于情绪中时,也一样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在孩子非常生气时、遇到挫折时往往会崩溃大哭,这个时候,无论你说什么都是不好使的,只能等孩子哭完,这个劲儿过去了才行。
即使有些孩子生气的时候不会大哭,但他依旧会陷入某种情绪之中,使得本就少又珍贵的理智更是掉线,弄出一幅幅极其令人厌烦的样子:
就像陷入在“高兴”的情绪中,孩子会异常兴奋,傻笑个不停时;
就像陷入在“不爽”的情绪中,孩子各种哼唧找麻烦时;
就像陷入在“害怕”的情绪中,孩子藏在父母身后,想要走时;
……
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太累、太热、身体不舒服等的原因,也会让他们像个浑身带刺的刺猬,恨不得专门扎扎父母捣个乱,惹父母不开心,然后畅快发泄一下。
所以,当你发现孩子现在的状态可能不太对劲儿时,就要保持冷静了,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带到沟里了,即使孩子现在表现得很不可理喻,等孩子心情平复了,再慢慢和他讨论。
假如你觉得你可以耐心安抚孩子,可以和孩子共情,那他们糟糕的情绪就可以快一些过去;假如你没有耐心去安抚孩子,你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他度过;实在不行,也可以什么也不做,静待孩子的情绪趋于平静。
四、求关注
缺乏父母关注的孩子,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总是表现得特别乖,做什么事情都要取悦大人,另一个就是总是调皮捣蛋的样子,故意搞出一点动作让大人关注自己,后者的孩子会多一点。虽然他们调皮捣蛋后会被训斥,但内心却会暗爽,他们认为:宁可被人修理,不能没有人理。
越小的孩子需要的关注就越多,他们尽己所能去表演,只为了告诉大人:看我看我快看我。
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平时多和孩子互动,多肢体接触眼神交流,高质量的亲子时间可不是心不在焉敷衍孩子的对话,要知道,只有孩子的内心得到了满足,才不会一直黏在你身边“要要要”的。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有弟弟或者妹妹出生时,哥哥或者姐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返婴”现象:曾经用勺子吃饭贼溜的,现在突然不会用了;曾经喜欢自己动手刷牙的,突然要求爸爸妈妈给刷牙了等等,这不是说孩子真的突然不会了,只是他们觉得爸爸妈妈都去关注小宝宝了,没人关注我了,于是就想办法抢回些关注而已。
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给他讲讲道理,抽出时间来单独陪陪他,用你的实际行动告诉他:你对他的爱没有变。
五、不服气你
管教孩子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孩子在内心是“认同”你的,和你是有足够的感情基础的。
假如你和孩子的亲密度不够,孩子会从内心觉得你没有资格管他,无论你说的多有道理,孩子对你这个人有意见,他也会不顾一切明着暗着反抗你。
真正意义上的亲人,并不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即使是亲生的,父母也是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和孩子培养感情的。和孩子有足够的亲密感,孩子才会从内心爱你敬你认同你,而不是因为的强势而委屈服从。
看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了:许多父母把从小留守在老家的孩子接到身边上学,跟孩子接触了才发现“这孩子被老人给惯坏了”,太不听话了。其实有很多并没有被惯坏,可能只是孩子觉得和自己的爸爸妈妈太陌生,没有什么感情,“不服气”被这样的父母管而已。
六、父母太懒
有太多的孩子不听话,都是因为父母太懒造成的,只懂得张嘴号令三军,却不想抬抬屁股制止。不用行动告诉孩子“你这样是不被接受的”,任你喊破天也只是只纸老虎。
当孩子行为不当时,请一定要行动起来,再去动嘴。假如孩子要去碰开水,你还会稳坐泰山只用嘴巴冲孩子喊叫吗?你一定会先把孩子拉走,再和他说“不能用手碰开水”的事情吧。所以,纠正孩子不当行为也是需要像“不能碰开水”一样做出迅速的反应的。
当孩子摔东西时,立刻把他摔的东西拿走,让他没有东西可以摔,之后再和他讲“不可以摔东西”。
当孩子打人时,立刻把孩子拉走,之后再告诉他“不可以打人”。
孩子在安静的场所大声吵闹时,立刻带孩子离开那个场所,之后再告诉他“那里不可以大声喧哗”。
在孩子每次的“越界”中,你都能有所行动,坚持几十次,孩子会知道你的态度和底线的。在孩子慢慢习惯这种状态后,才可能表现出“你一说他就听”的样子,因为他知道,就算他现在不听,你也不会坐视不管任他胡来的,想到这儿孩子自然不会傻傻的白费力气呢。
养孩子的路途任重而道远,管教孩子也绝非易事。每个家庭环境的不同,孩子的性格不同,导致孩子难以被管教的原因也就不尽相同了,有的原因很具有单一性,有的却是很多糅杂在一起的综合性。
希望每个父母都可以冷静对待孩子身上的问题,对症下药,而不是简单粗暴扔给他一句“不听话”就算了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