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顺的几点思考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通常把子女对父母的敬重爱戴,尽心尽力侍奉父母,能够为父母及时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料,做到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称之为孝顺。
孝敬父母是每个人作为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重要品德。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耐心、不能孝敬,又怎能奢望他能够善待他人,热爱祖国和人民呢,何以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境界?更谈不上交友恋爱、团队合作等其他的事项。
现在,把“孝顺”一词拆分开来,一个字是“孝”,另外一个是“顺”字。所谓孝就是敬爱父母,尽心奉养自己的父母,而“顺”就是顺从父母的意志。我们常听大家议论,“谁谁孝敬父母,经常看望父母,逢年过节给父母送去多少钱物”;也有父母在人前称赞那个孩子孝顺,夏送单,冬送棉,那个孩子表现差一些云云。而有些儿女自我感觉做的不错了,可总不能趁父母的心,究竟怎样做才能算作孝顺呢?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既是责任,也是义务。“你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是每个为人子的应尽的义务,该履行的责任,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宣传,如果宣传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广大正能量的话,那么可不可以理解为对父母做到孝敬的人和事还不够多呢?只要我们每个人对待父母都能做到履职尽责,使孝老爱亲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就不需要在这里再研究这个问题了。
对于“孝”的理解,我感觉至少有三层意思,一个是物质上的,即子女为父母提供物质供养,取决于子女的经济能力和家庭条件。如果子女家庭条件较差,个人收入一般,仅能维系其家庭的日常开支,即便是他愿意孝敬,由于不具备这个能力而力不从心。比如:他手里仅有100元钱,一边是父母看病买药需要100元钱,一边是孩子饥饿哇哇啼哭需要100元吃饭,怎么办?又能怎么办,他会选择让孩子先吃饭,不哭泣,对于父母的事情只能往后拖一拖。单凭这一点,你能断定他不孝顺吗?答案应是否定的。另一个是精神层面的看望和陪伴。父母年迈容易产生孤独的心理,需要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多陪在身边说说话,拉拉呱,但是儿女们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房贷的压力、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也想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父母,也愿意常回家看看,但是严峻的现实,使他们不能满足父母的期望。这种情况,我们能说这样的儿女就是不孝顺父母吗?再一个子女的个人意识,孝敬父母要看子女对父母有无感恩之心,是把父母作为累赘嫌弃,还是把父母视为珍宝爱惜。如果一个人潜意识里嫌弃父母,那么就无法和他谈孝顺。孝顺父母不仅要看给予父母多少钱物,陪伴父母次数,更要看子女心底里的意愿。
再说“顺”,子女顺从父母的意志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对父母的意愿要做出正确与否的判断。对父母正确的、合理的要求要做到顺从,反之,要耐心的与父母沟通交流,做出解释,让父母了解、理解,避免产生误解。如果我们不管父母的意志是否正确都一昧的顺从,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是陷父母于不义境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孝敬父母要趁早,因为时间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