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想喝水,我想吃雪糕!我想吃雪糕!!”
孩子脸上没有眼泪,但是这种带着哭腔的声音,让旁边的妈妈瞬间暴躁了起来。
“吃什么雪糕?你想拉肚子生病打针吗?赶紧乖乖喝水。”
妈妈的话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孩子还是一直带着哭腔,嘴里不停的说着:我要吃雪糕,我要吃雪糕·····
妈妈被哭腔式的念经整得很心烦,最后不得不妥协买了一支雪糕。孩子接过雪糕,立即眉开眼笑。
相信很多父母应该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每次一听到孩子带着哭腔说话,就好像听到了手指刮玻璃,粉笔划黑板的声音,让人非常难受。
孩子为什么喜欢带着哭腔说话?
这与孩子小时候的习惯有关。不会说话的孩子,不管是饿了困了,还是身体不舒服,都会通过哭来发出信号,以示寻求帮助。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哭声处于敏感的声音频率,让人听起来很难受,为了终止这种让人崩溃的感觉,继而会采取行动。
孩子的哭声到底有多让人抓狂?一位妈妈曾经说,她在上洗手间的时候,如果听到孩子的哭声,身体排泄功能就好像停止了一样,血液冲上脑袋,心跳加速,恨不得一秒就奔到孩子身边,看看他到底怎么了,赶紧想办法停止这哭声。
带哭腔说话,是孩子的武器。
随着宝宝渐渐长大,他们慢慢学会了语音、姿势、表情,这些成为他们传达想法的主力军。但当自己的想法、要求没有得到回应,他们就会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哭。
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学会用“哭”解决问题,他们是经过“实验”的。
前两天去朋友家做客,快要吃饭的时候,她家儿子想要看电视,但是被拒绝了。没想到,这个孩子二话不说,直接大声哭闹,朋友受不了,只能乖乖的打开电视。我的这位朋友向我哭诉: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之前还不这样,最近两个月,只要一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不是大哭,就是带着哭腔吭吭叽叽的。
我就问他:孩子第一次以这种形式“要挟”的时候,你是不是做出了妥协,同意了他的要求?
朋友给了我肯定的答案。我告诉他,正是自己的妥协,让孩子的“实验”成功了,他才会一次又一次的用同样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孩子一哭闹,就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未来孩子的哭闹行为会变得更加频繁。
如何改掉孩子“以哭闹解决问题”的坏习惯
德培(DAP)理念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通过有目的的引导,来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针对孩子爱哭闹的问题,我们也可以从德培(DAP)理念中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
1、不理会哭闹
孩子试图通过哭闹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果你给出了反应,就说明他已经成功了一半。面对孩子的哭闹,父母一定要忍住,做到不为所动。孩子看到你的反应,就会认为自己的哭闹是没有用的。
2、冷静沟通
孩子哭闹或者带情绪的时候,并不适合好好沟通。可以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两个人交流一下:你为什么想要那个小汽车?静静的听孩子给出的回答,如果是合理的,就可以满足他,并且告诉孩子:宝贝,我喜欢你有话好好说,清清楚楚的说,如果你选择“哭闹”的形式,我会拒绝和你沟通的
3、家庭统一战线
家庭教育中,比较大的难题就是战线不统一。同一个问题,妈妈觉得可以,而爸爸觉得不可以,这就会让孩子转变求助对象,从而达到自己的需求。在孩子哭闹这件事情上,比较糟糕的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参与,他们出于对孩子的喜爱,基本上都是有求必应的。
如果家庭里的教育原则不统一,孩子就会慢慢掌握趋利避害的能力,轻易学会了捏软柿子。家庭的教育原则没了,孩子还养成了见风使舵、欺软怕硬等方面的坏毛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养育遗憾。
所以,一个家庭的教育原则,最好是全家人统一,一旦确立了,所有人都该遵从。如果有异议的,大人可以避开孩子、商量出一个最佳的教育方案。当教育原则能做到尽量毫无例外地实行,才能帮助孩子改正坏行为。
孩子平时哭闹、带哭腔说话,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不要急着发怒、批评,试试上面的方法,让孩子轻松改掉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