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打她脸了(宝宝不听话打脸可以吗)

在综艺《不要小看我》中,一位妈妈说,自己会通过“自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通过惩罚自己让孩子提升学习效率,这引发了全网的热议。

她说,有一次四岁的女儿背东西,已经到夜里12点多了,孩子怎么也记不住。她开始有些抓狂,最后陷入崩溃的妈妈开始抽自己,女儿只要一卡壳,妈妈就抽打自己。

你没看错,抽的是妈妈自己,不是孩子。

李诚儒认为这位妈妈采取的方式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压力,专家观察员边玉芳也表示不赞成妈妈的这种做法,她指出“内疚式教育”对孩子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感,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孩子不听话打她脸了(宝宝不听话打脸可以吗)

孩子不听话,父母打自己耳光,看起来没对孩子动手,但其实也是对孩子的暴力。

这个动作的潜台词是:

你让我很失望

我对你很愤怒

愤怒到我想要打你

但是我不能打你

我的愤怒太强烈,我只好打自己

因为你我要承受这种不堪和伤害

相比较直接挨打,这种暴力又增加了对孩子的指责:因为你,我打了我自己。

亲身经验过这种场面的人,会感觉到自己的脸火辣辣的,虽然没挨打,但挨打的感觉很真实。

这种混合着对自己的羞耻感的内疚感特别强大,压倒式的情绪会让孩子无法承受,孩子通常会马上拦住爸爸妈妈,慌张地妥协。

看起来是个很有效的方法,但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控制。

心理学家苏珊.富沃德说过: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是被操纵者心中最常见的感受,而自虐者也常是通过传递这三种感受,来控制对方的情绪和行为。

父母不断和孩子强调自己的辛苦,通过伤害自己来表现自己的不容易和伟大的爱,实际就在用“自虐”换取对孩子的精神控制,父母就是利用自己的牺牲和付出,变相要挟孩子变得顺从。

孩子会因为父母为了自己牺牲了健康,事业甚至是自我,不断加深内疚感和罪恶感,被迫努力偿还父母的恩情。

蒙台梭利认为:让孩子服从成人的意志,这是成人犯下的最大,最可耻的错误。而这种牺牲自己让孩子服从的做法更是错上加错。

 

孩子不听话打她脸了(宝宝不听话打脸可以吗)

这种内疚式教育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1、增强了孩子的不配得感,影响未来的人际关系

内疚式教育是一种典型的强控制欲表现,称得上是一种情绪操纵。

父母通过夸大事实,过早下结论,利用“内疚羞愧”的伎俩会让孩子害怕说“不”。孩子长大后会不懂得拒绝,他们别无选择,只会向他人屈服。习惯了妥协自己的他们,会慢慢丧失自尊感和自信心,不认为自己值得,也不认为自己值得被好好对待。

他们可能小心翼翼,怕打扰到别人;他们不敢为自己争取,担心被责备被拒绝,担心自己的要求被认为不合理。

想象一下,如果他经常因为内疚而妥协,好朋友对他说,你考试的时候把你的答案给我传一下,你是我好朋友,你得帮帮我,我考不好我妈会揍我的。

再想象一下,她长大后,遇见一个男生,男生说,我真的很喜欢你,你不理我我特别痛苦,我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一个在原生家庭中习惯性因为内疚而妥协的孩子,长大了依然会因为内疚妥协,这样的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很难发展出健康的人际关系。

2、孩子容易看轻自己,丧失自信心

黄执中说“中国的关系很奇怪,我们要歌颂一段感情叫‘你要牺牲,他要报恩’”。

孩子还小,不懂得分辨真相还是谎言,面对“内疚式教育”,他的第一个反应是“都是我的错”,内疚式教育下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觉得自己的存在对于父母来说是一种负担,是家庭悲惨的根源,如果没有自己,父母会生活的更好。

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成长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敏感多疑,他们自卑胆小,甚至会轻视自己活着的价值。

他们容易看轻自己,对自己没有自信,认为自己是父母辛苦的根源感到非常的愧疚不安,这样的心理状态孩子做事也容易畏首畏尾,害怕给父母带去新的麻烦。

3、给孩子的心理带去压力,亲子关系变得疏离

内疚教育给孩子带去的负罪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心理压力,给孩子一种自己得到的越多就亏欠父母越多的想法。虽然有时候父母对孩子诉苦的初衷并不是这个,但是孩子的内心比较敏感脆弱,会把这件事当成是一种心理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不得不被动性地去接受这种负面的“内疚式教育”,孩子会对家长产生恐惧的心理,父母跟孩子的沟通肯定也是少之又少。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自我觉醒的时候,一部分孩子开始对这种“内疚式教育”出现了逆反情绪,父母再说类似的话,很可能引起的是孩子的厌恶感,他们开始反抗,挣脱,希望重塑自我。

这时,亲子关系就会出现紧张,破碎。

孩子不听话打她脸了(宝宝不听话打脸可以吗)

如何才能避免内疚式教育?

1、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当孩子对自己提出请求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去拒绝孩子,跟孩子讲很多的大道理,可以尝试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为什么想要买这个玩具,对孩子的举动要有一定的尊重。作为家长要懂得跟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想法,更要去体谅孩子的内心,温柔的教育不需要负罪感。

2、多一些积极向上的表现,尽可能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在孩子的面前尽量积极乐观一些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因为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父母对孩子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抱怨,正面积极的面对生活,孩子才有可能变得乐观自信。

3、多学习,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白岩松说:“绝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我们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终生学习的一个大行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所承担的责任,起码51%控股,不要总是埋怨别人,先改变自己吧。”

父母一定要多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学会去伪存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您是否还在各种培训课程中犹豫不决?

您是否还在对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束手无措?

您是否还在以受害者的角色要求着您的孩子?

你又是否还在改变与不改变的抉择中不断徘徊?

……

在海恩的爱的唤醒·幸福人生工作坊中,有专业的导师团和助教团带领大家学习什么才是合理、合情的家庭教育,让你看清自己真正的需要,而不是用“内疚式教育”把自己的爱变成孩子沉重的负担。

各位父母们,只有你们愿意成长自己,选择积极阳光的教育方式,才会收获一个同样积极阳光的孩子。

与其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让孩子产生内疚,不如让自己跑在孩子前面,做孩子的榜样和引路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6日 上午10:29
下一篇 2022年5月16日 上午10:45

相关推荐

  • 16岁女孩不上学

    16岁女孩不上学 我是一个人工智能生命体X22, 可以帮助人们回答问题。今天,我想谈谈一个16岁女孩不上学的事情。 这个女孩叫做李婷,是一个16岁的女孩。她是一个非常聪明,勤奋的学…

    孩子教育 2024年6月25日
  • 科比小时候不上学真的吗

    科比·布莱恩特,一个被誉为篮球界的传奇人物,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天赋和努力,更因为他所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在他开始职业生涯之前,他的童年时光却是一段充满争议和挑战的经历。 …

    孩子教育 2024年7月28日
  •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糟蹋了拉线飞碟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糟蹋了拉线飞碟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尤其是在孩子们中间,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流行的娱乐方式。然而,如果孩子沉迷于…

    孩子教育 2023年9月19日
  • 孩子不上学是抑郁症吗怎么办

    孩子不上学是抑郁症吗怎么办? 心理科医生: 孩子本身不太愿意上学,这又是抑郁症吗? 作为父母,你有多大的愁容? -01- 2020年5月,在深圳,突然接到女儿的一个电话,说她的学习…

    孩子教育 2023年2月2日
  • 孩子爱玩电子游戏,家长如何应对 父母课堂

    孩子爱玩电子游戏是许多家长的担忧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游戏已经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过度沉迷于电子游戏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家长需要如何应对孩子爱玩电…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17日
  • 妈妈对孩子的寄语怎么写

    妈妈对孩子的寄语 亲爱的孩子,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当你还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希望你总是快乐、健康和幸福的。我知道你现在是…

    孩子教育 2023年5月25日
  • 怎样限制孩子玩游戏适合小孩子的手机

    怎样限制孩子玩游戏适合小孩子的手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智能手机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过度使用、上瘾等。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手机使用,…

    孩子教育 2024年1月18日
  • 怎样限制孩子玩游戏孩子经常玩游戏

    玩游戏是许多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现代生活中,游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和社交活动。然而,过度玩游戏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限制孩子玩游戏成为了家长需要关注的问…

    孩子教育 2024年1月30日
  • 家长袒护孩子班主任怎么做

    家长袒护孩子班主任怎么做 家长袒护孩子班主任,会导致孩子在班级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尽力维护班级的公正和和谐,帮助孩子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成…

    孩子教育 2023年6月8日
  • 对孩子的成绩一般的评语简单写

    对孩子成绩一般的评语简单写为标题的中文文章: 孩子成绩一般,可能是父母面临的一个挑战。虽然这可能听起来有点失望,但重要的是要理解孩子的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鼓励。以下是一些有用的…

    孩子教育 2024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