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之间如何相处,才能变得不陌生?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虽然没有血缘或亲属关系,但长年住在一个区域,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接触颇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如果邻里关系处理得当,大家和睦共处、互帮互助,就会给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反之,如果邻里关系处得不好,相互之间不是争吵就是猜忌,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平添许多烦恼。
邻里之间如何相处,这里面是有“学问”的。
1.给邻居留下“好口碑”
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爱护公共卫生,自觉参与社区公共活动,为维护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尽一份力。在与邻里相处中,答应办的事,要尽量帮忙,不能帮忙的事,千万不要夸下海口。遇事切不可幸灾乐祸,看邻居笑话,更不要“气人有笑人无”。同时,邻里之间还要讲信用,借邻居的东西一定要及时归还,如果因一时疏忽而延误了归还时间,应当面向人家表示歉意。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渐树立起自己乐于助人的形象,给邻居们留下好口碑。
2.不要影响邻居休息
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不能成为打扰邻居休息的借口。如在晚上9点以后不要唱卡拉0K;洗衣、洗菜的污水不要泼在邻里共用的路面上;无论是因为娱乐还是工作,都应尽量在23点前回家,如果半夜才回家,走路、说话都要轻声。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事,如果不加以注意,最容易伤了邻里之间的和气。
3.以礼相待,平易近人
与邻居相处,低头不见抬头见,所以尽量要对邻居以礼相待,平易近人,不要视若路人。路上遇见邻居后,要主动打招呼。平时对邻居不要太苛求,谈得来的就多交往;谈不来的维持一种有距离的友好态度就行。指桑骂槐是没教养的坏习惯。对邻居不合理的要求和做法,采取“有理、有节”的态度,合理地、妥善地解决处理。
4.占用楼道有讲究
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楼道空间时,必须先和相关楼层的邻居做好沟通。首先要说清原因,以及占用时间,得到邻居们的体谅与认可后,才可以占用,并在事后及时清理。另外,如易碎、易燃、易腐蚀、易腐烂和气味难闻的物品,或体积太大影响上下楼的物品,不要放在楼道内,不仅阻碍通道,也是各种问题的隐患。
5.养宠物的礼仪
时下,很多人喜欢养宠物,虽然宠物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但也要注意两个细节问题:首先要注意的是卫生。目前最常见的宠物就是宠物狗。由于狗时常随地大小便,所以遛狗的主人应带上小铲、塑料袋或者旧报纸等,将宠物的排泄物包好扔到垃圾箱里,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和美观。其次要注意安全。出门遛狗,要给狗拴上绳索,不要任它狂吠乱叫,追逐扑咬。遇到老人和小孩,要特别小心,以免使对方受到惊吓。一旦将邻居吓坏或咬伤,都会因此而发生矛盾,影响邻里关系。
6.别让小孩影响邻居
小孩活泼好动,往往喜欢蹦蹦跳跳或大声叫喊,而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激情“表演”会影响到左邻右舍。做为家长必须有意识地提前“防范”,避免给邻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在室内时,选择轻便软底的拖鞋,或在地上铺上泡沫或者地毯,避免孩子在蹦跳或者玩玩具时弄出太大的声响。如果孩子想拍皮球、玩乒乓球,则应该带他们到室外去玩儿。
此外,小孩比较调皮,如果打坏邻居家的玻璃,或在邻居家的门或墙上乱写乱画,家长都应对子女进行说教,并登门致歉,给予赔偿。
7.邻里串门要懂礼
邻里之间,时间久了,就不会太注意彼此间的礼仪。但如果应邀去串门,也是马虎不得的。如果是周六、周日到邻家串门,上午10点之前是不宜打扰的。进门前有门铃的要按门铃,没门铃的要轻轻叩门,即使门开着,也不可贸然进入。如果是带小孩做客,一定要教育好小孩不要在别人家里过分调皮、乱动别人的东西等。
如果对方是长辈或是第一次去别人家里做客,主人没坐,客人是不能先坐的。如果家里有长辈,要主动和长辈打招呼。主人端茶、拿糖果招待的时候,一定要表示感谢。如果有长辈在说话,不但要用心听,还不可以插话。如果主人有看表、打呵欠等谢客表示,或者快到了吃饭时间,作为客人就要起身告辞了。
如果是请邻居吃饭的话,那就要提前准备,而不要到了吃饭时间才匆匆忙忙去做准备,使人家觉得是打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