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听话的孩子,但如果父母没有找到孩子“捣蛋”的真正原因,只是强行压制,或者放任自流,那么很可能就是一场“双输”的教育。
读懂孩子“捣蛋”背后的心理逻辑,才能对症下药。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往往是一个已经丧失信心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会选择不恰当的目的,以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常见的情况有3种,每种都有着相应的解决方法:
①妙招1:正确的回应
不听话的孩子,通常他们的初级诉求是“寻求过度关注”,孩子会认为只要得到你的关注,才会有归属感。
这种情况下的孩子,会不经意地制造混乱,内在的心理逻辑就是希望你可以为他忙碌起来。
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表现的愤怒或着急,也不要主动替孩子去做那些他已经会做的事情。
正确的做法是给予孩子主动且鼓励性的回应,可以让孩子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任务,转移他的行为;还可以安排一些特别时光,暗示孩子你一直在关注他,爱他。
②妙招2:不要“应战”,也不要“投降”
如果孩子在“寻求过度关注”这个环节失败了,那么就会变本加厉,进入到“寻求权利”的阶段。
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逻辑是:只有当我说了算时,只有不是有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这时候父母一定不要主动“应战”,更不要主动“投降”。
科学的做法是先撤离冲突,让自己冷静下来。多做少说,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并且需要他的帮助,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彼此尊重的习惯,设立一个合理的限制,并引导孩子将权利使用在积极的事情上,坚定且和善的执行下去。
③妙招3:及时的安抚
如果孩子“寻求权利”失败了,就会进入到更严重的阶段–“报复”。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认为:我得不到归属感,但我至少能让你受到伤害,反正也没有人爱我。
这时候父母如果表现出“失望”“憎恶”的情绪就错了。
理智的做法是及时安抚心理已经“伤痕累累”的孩子,比如你可以说:“你的行为告诉我,你一定觉得受到了伤害,能和我谈谈吗?”
先处理孩子受伤的感觉,避免惩罚与还击,然后根据孩子的真实反馈,作出弥补,鼓励孩子的长处,让孩子重获信心。
这就是孩子不听话时,可以使用的3个方法,解决亲子冲突要趁早,因为如果孩子的这3个阶段都失败了,那么就会进入到自暴自弃的阶段,希望我们都可以成为更智慧的教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