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很多中国父母坚信不疑的育儿法则,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承认,皮肉之苦确实比苦口婆心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可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数孩子都是“记吃不记打”的属性,身体不疼了之后教育效果也跟着消失了。如果你家娃挨打时是下面这两种表现,可能真的不“记打”,要及时改变方法才好。
挨打时若出现两种反应,说明你家孩子不适合暴力管教
第一种:顶嘴不服气,甚至有跟你动手的意思
并不是所有孩子在面对父母的批评教育时,都能做到委屈巴巴、认真受教,身边有很多孩子面对长辈打骂,表现出一脸不服气,没理也要辩上几句,甚至还会对父母“出手”。
遇上这样的孩子,父母肯定火冒三丈,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孩子顶嘴、伸手打人是不是跟自己打骂孩子的样子很像?
没错,模仿是孩子的本能,无论好的坏的他们都照单全收。
父母教育孩子时喜欢打骂,这种行为会被孩子学习模仿,他们长大后解决问题,首先考虑的就是暴力。
在孩子小时候,力量和能力都处于弱势,父母的打骂教育上能奏效,可随着孩子成长发育,无论个头还是力量都远超父母的时候,家长的拳头就真的一点用处都没了。
第二种:不反抗但内心有不满
还有一部分孩子挨打时不反抗,就连疼也不吭声,但是父母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内心对自己的不满甚至略带恨意。
很多人把孩子的这种表现总结成“倔”,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不满和叛逆。
为了得到认可,孩子可能会出现争权夺利和报复的行为,看似不说话,但实际上并没有被父母的打骂教育驯服,反而内心在暗自较劲,他想用无声的斗争控制父母。
这种心态在父母反复打骂教育后,就会发展成为报复心理,通过伤害别人来弥补自己内心所受的伤,同时也切断了亲子连接。
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认错并改正?
打骂不可取,但遇到问题时父母找不到正确的处理方式反而更糟糕。
其实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重复犯错、改错的过程,孩子只有犯错,才有进步的空间,所以面对犯错,让他承认和改正比父母的权威和面子更重要!
首先,父母要摆正教育心态和方式。
粗暴的语言、强硬的拳头,其实是父母为了自己的权威,这样做就容易忽略孩子的错误本身。
面对孩子犯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态度诚恳,把孩子的问题放在第一位,只有父母冷静下来,孩子才不会有逆反心理,问题才能更好解决。
其次,重视父母角色的作用。
规矩从来不是给孩子一个人立的,父母也同样改被约束,这就对父母们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如果孩子犯的错,父母也没有做出好的榜样,那么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父母既要遵守约束孩子的规矩,也要大方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最后,注意教育的场合和方式。
教育孩子是比较隐私的家务事,要顾及孩子的面子,不要在外人面前大声呵斥孩子的错误,更不要放大错误本身。
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回到家中或小声提醒孩子,但不要攒着一笔新账旧账一起算,既失去了教育意义,也给孩子留下不负责任、阴晴不定的负面印象。
达尔文说过,任何改正都是进步, 不犯错就没有改正进步的空间,接受孩子的普通,也要接受孩子的犯错,跟孩子一起改正进步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功。
你认为跟孩子道歉是丢人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