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女士说:“都说孩子读高中后,就不会很黏人,可是孩子依然很黏我。”
【问题分析】
如今的孩子被长辈视为掌中宝,容易养成过度依赖的坏习惯,使得孩子自主生活能力不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孩子对妈妈产生依赖,说明亲子关系相处得不错,母子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只要父母循序渐进地运用合理的方法,依恋行为总会消逝,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段心理历程,只是不同的孩子在依恋的强度和时间长度上有些差异。
【菜单指导】
1. 给孩子适度的关心,既不要太关注也不要过于漠视。
孩子不和家长黏在一起的时候,家长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当孩子总是和家长黏在一起时,又觉得孩子太依赖了。所以,给孩子适度的关心就好,不要宠溺,也不要漠不关心。
2. 经常和孩子保持一定的抚触频率。
家长不妨多用肢体语言替代语言表达,肢体语言给孩子一种难以言述的温暖和支持。在孩子需要时,给孩子一个拥抱;孩子骄傲时,拍拍孩子的肩膀,比恶言打击更好。
3. 当孩子特别依赖父母时,这时家长该提醒自己是时候放手了。
家长应该先从自身找原因,然后慢慢放手,还孩子自由。
【改变策略】
1. 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情感交流
小镜头
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家长可以这样做
孩子和家长都闭上眼,互相把手放在彼此的脸上,仔细抚摸,然后把手放下来,说出对方脸上的特点。
结果
多频率的接触,给予孩子真实的感情,为情感交流提供了平台。
2. 出门回来时,给孩子适度的关心就好
小镜头
早晨出门,晚上回家,家人都没一点表示。
家长可以这样做
出门说一句“我出门了。”回家时说一句:“我回来了。”无须特别称呼谁,而是家里之间的信号。
结果
让孩子成为家庭成员中的一员,而不是最受关注的那一个。
【温馨提示】
凡事掌握好一个度。不论是家长爱孩子,还是孩子依赖家长,保持在一个恰当的范围内,亲子关系自然就会融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