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送女儿去幼儿园的路上,一个小朋友哭哭哒哒的,在和母亲讲话,在我经过这对母子身边的时候,孩子的妈妈开始咆哮,喊道:你到底想怎么样?我说到的都做到了,你说你为什么不去?为什么?
听着这妈妈的咆哮声,我都能感觉到她的愤怒和无力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陷入无力感,总觉得能用的方法都用了,为什么孩子总是不听话呢?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坏妈妈,很多妈妈在发脾气过后就开始后悔,后悔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面对孩子的发脾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保持冷静,很多父母容易陷入到自己的情绪中。
国外的一项研究调查中,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超他们叫嚷着或者尖叫,而这个比例会在孩子7岁的时候达到98%。
当父母带着情绪去管教孩子的时候,往往取得的都是负面的结果。情绪的反应会在孩子的内心里被无限的放大,孩子会有意识的去关注父母的情绪,而非自己的行为。另一个影响就是经常被吼的孩子面对解决问题,也喜欢用吼的方式,因为父母没有帮组他理性的连接他负责情绪的上脑,父母的吼的方式,最直接的反应会激起孩子的下脑,让孩子产生对抗心理。
面对孩子,如何才能做到去情绪化,在《去情绪管教》这本书中,作者丹尼尔·西格尔为我们介绍了八个理性引导的策略。
策略一、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说话
很多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总是想要明确的指出来究竟孩子错在了哪里,并且非要告诉孩子你下次应该怎样来做。但是很多时候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最讨厌的就是父母的唠叨,父母说了很多,孩子往往听的很少。
在心理学上叫“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者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其不耐烦或者逆反的心理。
所以,面对孩子的犯错,父母明智的做法就是“节约发声”。
- 第一步,肯定孩子愤怒背后的情绪;比如说,你这会很伤心,你很生气;
- 第二步,正是孩子的行为,比如你因为难过发的脾气;
- 第三步,引导孩子做出其他选择,比如说,打人很疼,或者你这样做,妈妈也很难过,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 第四步,等到孩子情绪稳定,这件事情迅速翻篇,其实孩子翻篇会比父母还快,但是父母们很容易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策略二,接纳各种情绪
接纳孩子的情绪之前,父母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孩子的感受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有用无用之分。所以父母需要做的是,我可以同意你毁坏东西的感受,但是不同意你毁坏东西的行为。
所以,我们需要给孩子传递出:你可以想所欲想,不能为所欲为。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很多父母的做法不仅不接纳,还会选择否定。比如会说,这有什么难过的?不就是一件小事吗?
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否定,会让孩子对自我内心产生矛盾,因为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家长为什么会否定,在孩子还没有认知到这种情绪的时候,家长的否定会加深孩子的怀疑,从而开始怀疑自己的感受。
策略三,要叙述,不要说教
面对孩子犯错,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指出错误并进行说教,但是父母们需要知道的是,孩子们往往不需要家长们告诉自己别做出糟糕的决定,孩子们需要的是家长帮助他们进行理性引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做出的决定是糟糕的。
父母只需要陈述自己看到的事实。这样做的目的,第一,可以避免孩子进入戒备的状态;第二,描述的过程会让孩子的大脑动起来,让他们思考如何来应对父母,这是在帮助孩子训练他们的上脑。
假设你再次看到孩子乱放的鞋子,这个时候你去命令孩子:把你的鞋子收起来;不如直接说,我看见你的鞋子怎么在门口。
第三,陈述是留给孩子处理问题的机会,孩子会考虑如何来和父母解释,而不是和父母对抗。
策略四,让孩子参与管教
丹尼尔·西格尔指出:让孩子参与到管家过程之中,他们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更倾向于接受家长所提倡的东西,还会因此更愿意合作,甚至帮助我们给那些家长面临的管教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终,家长和孩子可以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去搞清楚如何做才能给那些要管教的状况以最圆满的处理。
比如孩子总是喜欢看电视,而且看起来永远是没完没了。父母千万不要走过去直接关掉,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哭个没完。我们可以在看电视之前,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比如智能看多久?如果做不到的时候怎么办?
这样的方法不一定一次就有用,但是每次都如此开始,孩子会开始慎重考虑自己的意见。
?策略五,用有条件的肯定表达反对的意思
朋友曾经分享了一件自己的事情。
周末的时候,朋友需要去加班,她对女儿说,今天妈妈要去加班。孩子听了之后要求一起去。妈妈直接否定了,孩子便开始哭泣。
看到女儿哭了,朋友赶紧换了一个说辞:如果在我出发前,你能做完作业,那么你就和我一起去,这一次孩子立马喜笑颜开。
没有人愿意直接被拒绝,这样的说话方式放在成人身上一样有用,所以在想要拒绝孩子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不说否定的语气,如何更好的来表达。
策略六,多关注积极的东西
在孩子的行为中往往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父母在管教的过程中往往更喜欢挑剔消极的一面,而忽视孩子积极的一面。
比如孩子已经快要迟到了,这个时候大多数父母的反应是,别浪费时间,不要在墨迹了。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直接说,你得把牙刷了,然后去背书包。直接表达孩子需要面对的事情,而不是强调其消极的行为。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在强调积极性的时候,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着重点放在自己想要看到的良好行为上。
策略七,创造性的去解决问题
研究证明大脑喜欢新奇的东西,如果你可以给大脑介绍点没见过也没预料到的东西,它就会关注那个东西。
所以面对管教,如果常规方法不管用,父母可以试试幽默的说法,或者具有创意的决定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比如孩子喜欢说“蠢”这个词,在老师三番五令之下,依旧没有改变,喜欢说“蠢”的孩子碰见了园长,园长说这是一个有趣的词,但是这个词只有在和小鸡交流的时候才能够用到。现在我们需要想一个新词来代替它。
家长越吼孩子越不听话,其实是家长缺乏沟通的技巧,用对了方法,与孩子沟通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