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位父亲,他每天在告别自己的老婆孩子,去上班之前都会到酒馆那里光顾一次,喝上一杯酒然后再去工作。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孩子跟着自己去酒馆,被人拦下之后,还跟别人讲到自己是跟着爸爸来的。
孩子的话让父亲感到一阵脸羞,自己去喝酒孩子却跟在身后,万一以后孩子也养成这个习惯了怎么办?
所以,家长的正确引导,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的行为就是第一版的教科书,孩子的行为将会是家长赤裸裸的一面镜子。
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这个问题上,作为家长需要明确知道:孩子所有行为习惯的发展,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01父母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候,通常走进哪些误区?
△以拒绝的态度来教育孩子
父母一味说“不”,只会教会孩子也去说“不”。关键是父母要告诉孩子如何去做,给孩子不同的选择,正向积极地引导孩子。父母不能以拒绝的态度来教育孩子,家长应该带着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需求,和孩子站在同一交流水平的角度,逐渐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父母提供的两个选择上。这样,家长不仅可以有效地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和家长达成共识相互理解,还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延迟等待。
△总是觉得孩子太小听不懂
孩子一岁半左右的时候,自主意识便开始形成。当孩子不满足大人对他的要求时,家长可以开始和孩子讲道理,培养良好的习惯。不要以为孩子太小听不懂这些,家长在讲的时候可以加上一些肢体动作,表情夸张一点也没有关系,这样更容易让孩子理解事情。只要你表情和语气足够欢乐,不需要太过严肃,孩子都不会太抗拒反而深受其感染,认为有一个好习惯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对于“好习惯”的定义范围
父母在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讲讲具体化的做法,比如“刷牙要这样刷才干净”或者“每天看半小时书和写日记”等类似的方式,来帮助孩子理解怎么才能做到这件事情。此外,“好习惯”的定义范围是具有弹性的,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讨论习惯的养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有相应的变化。
但是好习惯并不是越多越好,太多习惯性行为,执行起来很复杂,如果大人制定了那么多条条框框的内容,自己都不能实现坚持以恒,又凭什么让孩子听你的话遵守呢?那么这将会成为摆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因此,对于好习惯的养成,父母可以善用“登门槛效应”来帮助孩子达成。
02“登门槛效应”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暗示”
“登门槛效应”是指在符合大家实际情况下,提出人们比较容易能完成的任务,让大家能够简单轻松地去完成,然后在达到了较低的要求后,再根据完成情况来逐渐提高任务的难度。
那么“登门槛效应”有什么优点?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家长利用“登门槛”的方法,从小目标着手,循序渐进提高难度,能够更加有目的、有组织地规划孩子在完成某项事情的方案,也能够减轻孩子对于大目标的负担,使孩子在完成某项事情的时候,可以达一个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登门槛效应”为什么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呢?这其实是一种“暗示心理”,让孩子从易到难,他就会觉得没有那么难。
把一个难度系数高的任务分阶段性地拆分为几个子任务,在“登门槛效应”的引导下,提高孩子完成任务的概率,给孩子树立了自信心,以便他能够更好地完成下一个任务。
父母对孩子的高要求被分解了,也不至于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在这样较为放松的心态下,孩子不仅更能够把事情做好,同时还收获了愉快的亲子关系。
03父母要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立规矩是培养习惯的前提
规矩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前提。比如从孩子懂事开始被父母教育饭前便后要洗手,那么久而久之孩子每天就会养成这个习惯。父母给孩子制定规矩,使其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习惯,使得孩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当遇到某种情况的时候就应该这样做,养成一种改不了的行为,这叫习惯。
?要做好孩子的表率,言传身教
因为孩子从小就有模仿心理,在培养好习惯时,父母要做好表率,言传身教的影响很大。比如说父母去超市买东西结账要排队,渐渐地孩子也学着父母的做法,形成排队的习惯;家长不要随地丢垃圾,垃圾要做好分类投放到对应的垃圾箱里面,孩子自然也会学着垃圾分类;不小心撞到人了要及时道歉,家长率先做出表率,这就教给孩子一个道理:当做错事情的时候应该及时跟人道歉,这也是好习惯的一种。
?营造良好习惯的氛围环境
孩子不是一个储物箱,家长不能一味往箱子里面塞知识,还要培养他成为一个品行优异的人,品德教育远比知识教育重要,家长引导有方,孩子将来的路才能走得更远。所以,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很重要,孩子在这种家庭氛围下才能形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当然,使用“登门槛”方法的时候,家长们需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可而止。良好的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要经过不断地训练和重复。家长将孩子从立下规矩到到养成习惯,需要秉承坚持的信念,因为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但一定要重视培养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