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群体任性、固执、易冲动,可以肆意的挥霍青春,任性又骄傲;并且充满了荷尔蒙充满了对美好对梦想的期待,有时候看起来对所有的事情毫不在意。
讨厌跟家长交流沟通,跟家长一起逛街,甚至不愿意接纳家长的观点。以至于很多家长讲到自己青春期的孩子时候,都是这样形容:我们家那孩子,都不跟我说话!放学后,进自己屋,把门一关,想跟他聊天,根本就没有机会!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家长?
即使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我还是要告诉各位伙伴们——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更渴望家长的陪伴,只不过,他们需要的不是嘘寒问暖、把自己当成孩子看待的家长,而是做出改变后,把自己当成年人看待的父母。
有点难懂?简单来说:就是孩子需要一个支持他鼓励他理解他的好朋友似的长辈。
英国青少年辅导员丹尼尔·汉恩,曾经针对父母的角色变化有过这样的描述:
家长面临两种选择:①我们可以继续沿用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模式(然后自己恼火的要命那种);②也可以认识的,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我们的教育方式也需要有所改变。
不管多难,当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后,我们就必须从掌控者转换为顾问。
顾问会怎么做?他们询问情况、给出意见、分享经验、提供选择、并预测结果……到最后关头,他们会退后一步,让当事人自己去决定。
如果您在工作上是一位井井有条、规划明确、受人敬爱的领导,相信“顾问”这个角色是难不住您的;倘若您只是一位全职妈妈,做到顾问的角色,需要您打磨掉您的坏脾气、遏制住您的怒火、深呼吸带来的耐心、安静真诚的倾听。
要求很多,都要做到,很难。为了孩子,相信,您可以!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会冲动?需要父母的稳定情绪来引导?
与青春期的孩子保持沟通是增进亲子关系的最佳渠道。
跟青少年沟通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青春期孩子往往会变得沉默寡言,想要更多的个人时间,更喜欢跟自己的小伙伴儿在一起。
他们比较抵触爸爸妈妈,抵触他们总是问同样的问题,比如说:你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类似这种大而空洞、每天生活基本上大同小异的问题,类似的问题的答案令他们感觉空洞,没有意义。
所以,在学会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时候,先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一些生理特点: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的首席执行官”处理不了那么多事情。
青春期的孩子,在新荷尔蒙冲击和快速成长之下会消耗大量的身体能量。
一份有关大脑发育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前额皮质,通常被称为大脑的首席执行官,尚未发育成熟。作为管控功能中心的前额皮质负责制定计划、决定优先次序、整理思路、抑制冲动以及权衡行为后果等,显然,在尚未发育成熟的阶段,青少年经常很难考虑他人的感受,并且同唱抑制不住冲动更权衡不了行为后果。
同样,美国圣地亚哥大学进行的一项“针对300位10到22岁青少年感知速度”的调查研究表明:11岁青少年的感知速度最多可比正常值低20%,大约到18岁左右才能够达到正常值。
这说明什么?我们的青春期孩子,感知方面比我们弱很多,以至于他们不能很好的处理情绪控制冲动。但是,良好的沟通,运用得体的教育方式,可以让他们顺利的度过青春期带来的生理上的种种不适。
关于跟青春期孩子沟通,给大家列举两个真实的例子,一个正面一个反面:
英国女演员唐·弗兰奇,曾经在一篇报道中这样讲述他青春期的经历:
我14岁的时候,是个体重超标的胖姑娘。有一天晚上,我要参加有生以来的第一个舞会。父亲要求我坐下来和他聊一聊。我以为父亲要告诉我:警惕那些荷尔蒙分泌过多的男孩儿以及应该什么时间回家这样老生常谈的问题。当然他确实也说了,但最重要的是后面对我讲的一番话,让我特别感动。
父亲对我说:我有着与众不同的美,说我是他生命当中最宝贵的东西。父亲把我看的比一切都重要。并且他觉得能做我的父亲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在那以后,我非但不认为自己又矮又胖,找不到男朋友!反而坚定地相信——自己之所以被爱,是因为我就是我。而不是因为我的长相。
父亲的这段话,影响了我的整个人生。因为当你感受到如此强烈的爱和支持的时候,你又怎么能够不满怀信心的迎接生命的挑战呢?
从此,又矮又胖的唐·弗兰奇,非但没有受外表影响,反而自信乐观,人生开挂!
通过唐·弗兰奇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青春期的孩子都渴望得到来自父母的真诚的爱和支持。但是,很多父母不懂,最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局面……
前两天,一个非常让人痛心的消息:13岁的女孩儿在酒店里和自己的母亲大吵一架,从4楼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事后,女孩儿和她妈妈的手机聊天记录被曝光。
妈妈言辞激烈,完全没有意识到女儿需要的是什么,她只看到了女儿的抱怨和吐槽,如果在酒店吵架的时候,妈妈能够控制情绪,转身拥抱一下女儿,对女儿说: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以后多陪陪你!——也许,结局都不会这样。
那么,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
青春期父母必须要学会说话,要正确的说话,说正确的话。
①聆听大于说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会讲一句话是:我们家孩子现在很少说话。小时候不这样呀?怎么这么内向了呢?——这是误区,并不是孩子变内向了,而是孩子不想跟你说了,花时间跟别人说了。而且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小学阶段,这就导致孩子的叛逆行为更加激进。极有可能是一方面听着你说,但是做的时候南辕北辙,并且根本不会考虑你的感受。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找准时机,比如说,在良好的氛围情况下,先聆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足够的真诚和安全,让孩子慢慢敞开心扉。
②不要给青春期的孩子设立太多的规矩。
青春期的孩子应该给予限制,但并不是事事都要限制,都要给孩子立规矩。
给青少年的规矩一定是安全方面的,比如说,在18岁之前,不允许单独骑乘摩托车或者汽车;比如说晚上10点必须要回家,尤其是女孩子;比如说不能随意和人发生性关系;不能抽烟喝酒等等。这些规定是必须要遵守的。而像一些:跟谁交朋友、给同学送生日礼物、出去玩、穿衣服、吃饭、睡觉等等这些方面,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决定。
③跟孩子温柔坚定的谈判!
设定了规矩,就会有反抗规矩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不能跟孩子硬碰硬,跟孩子谈判。温柔而坚定的谈判。
谈判的时候,我们必须要表明立场,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规矩,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等;但是也要倾听孩子的观点,并且不能在孩子说到一半就打断孩子的讲话。
谈判是重要的,特别重要。
提姆史密斯在《酷爸酷妈》一书中这样写道:我们花时间与自己的青少年子女谈判,其实是在拿时间和注意力与他们进行理性的辩论。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对孩子的尊重。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也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观点是值得讨论的。
一位青少年这样说道:如果父母重视我的意见并愿意跟我讨论,那就说明他们一定很重视我。想要了解我!
谈判跟争吵是不一样的,谈判意味着双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涉,是坦诚的,不夹枪带棒的;但是争吵则是什么难听说什么,而且容易自说自话,听不进任何人的任何观点。所以学着跟孩子去谈判,而不是争吵。争吵容易让事情变的复杂和不好解决,谈判则会产生更好的解决方法。
④欢迎孩子带自己的朋友来家里玩!
让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带自己的朋友回家。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建议爸爸妈妈最好给孩子们留出独处的空间。这样能让比较拘谨的孩子更放得开一些。
我平时,也希望儿子能带他的小伙伴来家里玩,儿子总是笑一笑,更多的时候,他喜欢去别人家玩。有一次他去某个喜欢动漫的朋友家里,并在他们家吃的中饭。等他开心的回家后,他跟我讲:朋友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希望他们两个在家里有一段快乐的时光,父母双方选择了去逛街。
⑤不要唠叨孩子,可以直接说出你的担忧!
一句话能说明白问题,不需要用很多句来重复。
你可能不认为自己在唠叨。然而当你一遍又一遍的诉说同一个事情,不停的尝试让人去理解同一条信息的时候,你就是在唠叨。孩子在面对连珠炮似的重复指令时,很快就会变得充耳不闻。在这种情况下,唠叨甚至会驱使孩子跟父母反着来。
当然家长的唠叨也是出于担心,担心孩子会不会受到伤害,担心孩子衣食住行会不会有问题,担心孩子有没有遭受校园起来,担心孩子如果交到坏朋友怎么办,担心孩子学习成绩……总之孩子的所有问题,家长都不放心,这才是唠叨的根本原因。
家长如果尝试着把自己的忧虑说出来,跟孩子进行分享。事情可能就会变的不一样了。
⑥家长学会放手。
与唠叨相反的做法是,家长学会放手,让孩子去独立。
比如说,让孩子和小伙伴们来一次旅行;自己坐车到乡下的奶奶家;自己去另外一个城市完成某个实践作业……这些都在没有家长的陪伴下独自完成。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了:疯了吧!现在外面车那么多,还有高铁上还有小偷,人生地不熟的外地城市,让一个孩子自己去,出了事情怎么办?
家长的焦虑我懂,我也是妈妈。
我儿子小学六年级去参加夏令营的时候,我都是2个晚上没有睡好。可是儿子呢,在夏令营里玩的很嗨皮,吃的也多,棒球打的也非常好。——我和先生发现,我们的焦虑都是多余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坚强的多。
青春期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还是焦虑,爸爸妈妈可以把自己担心的地方,列成一个表单都写下来:
- 注意安全
- 遇到坏人的时候要学会保护自己
- 不去危险的地方
- 如果玩水必须有泳圈等安全设备
- 天热要预防中暑
- ……
- ……
⑦如果和孩子已经关系破裂了,不要放弃。
前面讲的那个13岁女孩跳楼的例子,我可以看出来,其实母女关系已经是近乎决裂了。这个时候,如果爸爸妈妈无法做到情绪稳定,控制自己,那么可以借助相应的心理机构。
父母在这时候,责怪孩子、责怪自己和他人都只会让事情变的更糟糕而已。
最后,想跟家长们分享,孩子从小到大,我们一点一滴,一分一秒看着他们成长,这个过程中有欣喜、焦虑、兴奋、骄傲,如今进入了青春期,我们更要调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观察生活,并和他们一起交流观点、分享经验、提供选择、并预测结果,逐渐将我们参与他们生活中做决定的几率减少……相信很快,他们就可以独立撑起一片天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