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父母老了的句子(说父母坏话的孩子)

在一个良性的依恋循环里,有一个环节,就是孩子要表达自己的需要。

其实比较小的孩子,常常分不清楚自己的感受,他只能感觉到自己全身很紧张,很难受,但究竟是因为生气了觉得难受,还是因为害怕了才觉得难受,他自己分不清楚,也说不清楚。

可能有的人会说,孩子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是因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好吧?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还和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有关系。

我们在之前的课程中也讲了,孩子刚刚出生的前几个月是处在一元?关系阶段,那个时候他觉得全世界只有自己,他还不知道,自己是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存在于这个世界,也就是说,他还没有自我意识。那如果,一个孩子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那就更别提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和需求了。

那关于一个孩子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发展出自我意识,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做点红实验。你可以在网上找到这个实验的视频。

大概的过程是这样的:研究人员找了88?名?3到24个月大的婴儿。然后,在婴儿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在他们的鼻子上涂一个红点,接着呢,研究人员让这些婴儿去照镜子。

那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当我们看见镜子里的自己,鼻子上居然有一个红点,我们肯定要去擦一擦,看看是什么东西啊,能不能擦掉啊。那这一切的反应,有一个前提,就是我们能够知道镜子里的那个人是自己,对不对?这个就要基于自我意识的发展。

那我们来看看那些婴儿在照镜子的时候,有什么反应。小于20个月大的婴儿,他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会觉得镜子里的那个人动来动去的,很有意思,但是他们并不知道镜子里的人就是自己。

那20-24个月大的婴儿就不一样了,他们在照镜子的时候,能够明确意识到自己鼻子上有个红点,而且会立刻用手去摸。那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就知道了,一个孩子基本上要到2岁左右,才会产生出自我意识。

?

 

?

?在这之后自我意识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一个孩子只是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肢体动作还远远不够,他还要能够准确认?知到?自己的各种情绪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父母帮助孩子承担一个重要的心理功能,就是镜映

什么叫镜映呢?就是父母要像一面镜子一样,把孩子的情绪感受照出来,让孩子能看清楚。这就需要父母有共情的能力,能够跟孩子感同身受。

比如说,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里,刘畊宏就是一个能够共情并且回应孩子情绪的模范爸爸。当时在节目里有一个环节是,刘畊宏带着女儿小泡芙在村子里面找节目组给他们安排的房子。本身村子里的路就不太好走,而且那天天气又热,所以没走一会儿,小泡芙就不耐烦了,跟爸爸说:“我不喜欢走下坡。”

那你可以想一下,如果是你,孩子跟你说了这样的话,你会怎么回应呢。可能有的人会跟孩子说:“乖,再坚持一下”;也有的人会跟孩子说:“还没走几步呢,就开始抱怨,怎么一点儿苦都吃不了啊”等等。

那刘畊宏是怎么回应女儿的呢?他跟女儿说:“哦,你不喜欢走下坡啊。你又累又饿了,是不是?到了房间里面我们就有东西吃了,就在房间里面哦。”那这样回应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小泡芙就平静了,继续跟着爸爸往前走。

我们来分析一下刘畊宏跟小泡芙说的话,当小泡芙说我不喜欢走下坡的时候,其实小泡芙是觉得不舒服了。那刘畊宏呢,他接收到了小泡芙这个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帮助小泡芙去识别,这样的一种不舒服,是因为你觉得累了饿了。

而且这个不舒服的感觉,我们是有办法解决的,等我们到了房间,我们就有东西吃了,我们就可以休息了。那这样的一个过程,会让小泡芙觉得自己的需要是合理的,是能够被接纳的,而且她还知道了,那样的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叫累了饿了,这个就是镜映。

?

?

如果我们去细化一下,可以把镜映的过程分为5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是,父母先要识别出来孩子内心里的情绪和意图。

比如说,一个孩子哭了,那父母?先要?能识别出这个孩子是因为想吃东西饿?的?哭了,还是因为找不到玩具,很烦躁?得?哭了?虽然孩子表现出来的都是哭,但是每一次的原因可能都不同。

第二步骤是,父母要在自己心里确认这样的一个情绪

简单?的?说,就是父母能够感同身受,一般来说,安全性依恋的父母都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他能够跟孩子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第三个步骤就是,当父母感觉到孩子的情绪和意图之后,可以通过反馈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标记这个感受。

比如说,父母知道了孩子是因为找不到玩具,很烦躁所以哭了,那么就可以跟孩子说:“你是因为没有找到玩具,所以觉得很烦躁,是这样吗?那妈妈可以帮你一起找。”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去标记当时的感觉,孩子就会知道,原来?这个?感觉叫做“烦躁”,那在烦躁的时候,我可以让妈妈来帮我。

第四个步骤,相当于是第三步的一个连锁反应,当父母去询问孩子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帮助孩子确认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有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觉得被理解到了,哭着点点头,那有的时候父母没有识别出孩子真正的情绪和意图,孩子也会去否认父母的反馈。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学会识别他的情绪。通过父母很多次的反馈,他还会知道同样是很烦躁,有一些烦躁是因为我找不到玩具了,有一些烦躁是因为我饿了,它们是不一样的。

第五个步骤,孩子开始逐渐细化,细分自己内心的情绪。逐渐通过这个过程去认识自己,然后命名自己的感受。

那我刚刚说的这五个步骤,就是父母通过镜映帮助孩子识别情绪,命名情绪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当孩子可以识别出自己的情绪和自己的需求,那就意味着他可以确定自己的心理状态。他会知道,这种感觉叫烦躁 ,这种感觉叫悲伤,这种叫饿,这种叫疼。

我们知道,处理情绪的前提,是要先认识情绪,如果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了,那就更别提去想办法解决了。

所以,当父母帮助孩子去确认自己的感受,细化自己的感受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孩子达成了对自己的理解,达成了对自己的掌控。

如果在这一部分有缺失的孩子,他有可能会觉得,面对感情或者面对感受的时候,就像是面对一片汪洋大海一样。根本不知道这海洋究竟有多大,不知道海水里都藏了什么。那这会对一个人造成什么影响呢?

比如说,有的人会因为太害怕这些未知的感受了,于是在潜意识中就把它们都封闭起来,不敢去面对,那这个就是?回避性?依恋的一个特点。还有的人会觉得自己内心的情感就像洪水一样,自己根本控制不了,甚至说会被这些情绪淹没,那这种就是痴迷型依恋的特点。

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没有办法识别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那他就没有办法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会一直被对情绪的恐惧牵着走。所以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承担起镜映的心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上午10:00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上午1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