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偷东西习惯(孩子爱偷东西)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这句话出自《弟子规》。意思是:不是自己的东西,不问自取视为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偷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很多家长发现以后会非常生气、愤怒,用打骂孩子的方式,让孩子以后不敢再“偷”。孩子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还是只是因为暴力暂时“屈服”于你?

用暴力让孩子不敢犯错,只会让孩子生出“犯错不用怕,只要不被发现”的想法,打骂方式有可能会给孩子和父母造成一辈子的伤害。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小男孩在商店偷拿东西,被商店老板抓住,老板打电话给孩子妈妈,妈妈到商店以后,当场打了孩子。在回家的路上,妈妈还一边骂一边打,家长觉得孩子让她丢人了。

回到家以后,家里有亲戚在,看到孩子这样问怎么回事,当着孩子的面,孩子妈妈把事情讲述一遍。孩子进房间把门锁上,从窗户跳了下去,造成了永远的悔恨。

这位母亲到商店以后,想到的是自己的尊严有损,急于和孩子划清界限,打孩子,其实是在向老板展示,这件事情怪孩子,不怪家长。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向老板付清钱以后,回家问清楚孩子为什么拿商店东西,问的时候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你为什么偷拿别人东西。而是问:你拿这张唱片是因为特别喜欢是吗?孩子说是的。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商店里的商品,只有付钱以后才能拿,没有付钱不能拿,拿了就叫“偷”。如果你有什么想要的,可以告诉我,只要合理,我会考虑给你买。

如果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拿了别人的玩具,家长先不要急着教训孩子,而要学会教育孩子。小孩子还没有物权意识,不知道东西还分自己的、别人的,凭自己的喜怒哀乐来做选择,认为自己喜欢的就可以拿。

家长要告诉孩子,如果想要一样玩具,需要得到玩具主人的同意才能拿,没有同意就不能拿。你默默地拿走了他的玩具,他找不到玩具会伤心的。我们一起去还给他好不好?

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道理听不懂就不讲,其实孩子的领悟能力很强的,该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及时教育。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动画片中,父母的做法值得每位父母借鉴。大头儿子拿了邻居的玩具汽车回家,围裙妈妈刚准备说你怎么能偷别人玩具,小偷爸爸立即会意阻止,而是接过玩具汽车说让我看看,大头儿子兴奋的介绍着玩具汽车,喜欢之情表露无遗。

小头爸爸把玩具汽车放在耳边说:“玩具汽车说这里不是它的家,它要找它的主人。”一句话就让大头儿子认识到错误,把玩具汽车送回去。

后来大头儿子的玩具小熊也被邻居孩子拿走了,大头儿子很着急地在家找。这时邻居孩子把玩具送回来了,小头爸爸对他说:“小熊迷路了,谢谢你把它送回来。”小头爸爸也很好地保护了别人孩子的自尊心。

这个时候,小头爸爸对大头儿子说:“别人拿了你喜欢的玩具,你也会很着急对不对,所以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回家,再喜欢也不行。”

约翰·梅迪纳说:“如果家长在训导时能让孩子感到充满爱意的关切,那么道德的种子就更有可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家长对孩子充满爱意的关切,孩子能感受到,这比谴责打骂更有效果。

网上上最近有一个视频引发了很多争议。十几岁的孩子偷偷拿了家里的一百元钱,父母发现以后,直接扭送去了派出所。在警察的耐心教育下,孩子说拿100元钱是为了去同学家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把剩余的50元钱给了父母。

家长的做法欠缺考虑。

十多岁的孩子,考虑问题只想到眼前,想不到以后。如果家长是第一次发现孩子偷拿家里的钱,家长正确的行为应该是:

1、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真正的关心他,想要帮助他,而不是用责骂的方式,让孩子承认错误,这样只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感、责任感。

2、给孩子留空间,让孩子说说自己说说怎么回事,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错在哪里。如果孩子不说,用坚定的目光看着他,告诉他:“犯错不可怕,知错就改就好,如果说谎,那问题就严重了。我等着你的答案,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3、反思亲子关系。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孩子遇到难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求父母帮忙,而这位十几岁的男孩却选择“偷拿”家里的钱,也不和父母商量,有可能是因为平时父母对孩子要求太苛刻,孩子不敢或者知道父母不会同意。

凡事事不过三,如果孩子是多次偷拿东西被发现,屡教不改,那么家长就要采取措施了。首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对孩子产生了正面影响。其次,了解清楚孩子经常偷拿东西的原因,是否确有需要,还是因为交了“坏朋友”。最后,及时和班主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一起帮助孩子“改邪归正”。

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如何避免孩子偷拿别人东西呢?比起等孩子出现偷拿东西的行为再教育,防患于未然更重要。

第一、从小开始“唠叨”。

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要给孩子灌输这种观念: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孩子一两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孩子建立“归属权”的意识。比如我会对孩子说:“这条粉毛巾是你的,紫毛巾是我的,蓝毛巾是爸爸的。”

从小就让孩子知道东西是分你、我、他的。有了这个观念以后,我家的东西是谁的,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孩子还会帮忙送到原位。不要觉得孩子小,在家里任何人的东西都可以随便拿,这就为孩子以后随便拿别人东西埋下了隐患。

刘备曾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孩子小时候,父母就要经常给孩子灌输“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观念。

第二、读绘本或者讲故事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故事的教育力量非常巨大的,比你苦口婆心的念个不停效果要好得多。家长可以选择“诚实”类的绘本讲给孩子听。

第三、孩子改正了及时表扬

让孩子体验到勇敢承认错误,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如果孩子承认错误了,家长还进行责骂或者打他,那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也给孩子一个错误的反馈,承认错误会被打。家长还需要注意的是,切记不要翻旧账,这会让孩子感到羞辱,有损自尊心。

孩子犯错,家长不要着急上火,人生就是不断犯错不断修正的过程,何不把孩子犯的错当成是教育孩子的契机呢?遇到事情家长越心平气和,情绪稳定,培养出来的孩子越优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1日 上午9:48
下一篇 2022年5月11日 上午9:57

相关推荐

  • 老师说孩子不听话淘气怎么回微信(老师说孩子不听话嗯运动会开幕式不让参加)

    孩子今年七年级,入学经历各种坎坷,到现在学校也不能给孩子安排住宿,也没有明确的说明安不安排住宿,七年级一千多个孩子目前全部走读,每天晚上九点左右到家,早上四点多就要起床,家长和孩子…

    2022年5月18日
  • 如何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相处(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该如何正确的与其沟通-)

    如何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相处(对于青春期叛逆的孩子该如何正确的与其沟通?)   “儿子,妈给你跪下吧,我只求你好好的,别再叛逆了……&#…

    孩子教育 2022年6月15日
  • 三年级心理健康手抄报

    三年级心理健康手抄报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心理行为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总和,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年级,学生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制作一份三…

    孩子教育 2023年12月17日
  • 如果孩子不听话您及时和我说

    如果孩子不听话您及时和我说说原因吗? ● 不听话时您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行为不端? 当孩子说“不”时您是否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

    孩子教育 2023年2月27日
  • 如果孩子不听话可以揍他吗

    如果孩子不听话可以揍他吗? 相信不少家长都遇到过,这个难题在于: 自己想管教孩子,却无法发挥作用。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

    孩子教育 2023年4月22日
  • 治疗网瘾的方法如何戒网瘾好方法

    网瘾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或电子游戏,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身心健康受损等问题。治疗网瘾的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等。而戒网瘾则是治疗…

    孩子教育 2023年12月27日
  • 儿子12岁叛逆期要怎么教育

    儿子进入12岁叛逆期是许多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他们对权威和规则的抵触情绪表现得更加明显,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在这个时期,家长需要采取…

    孩子教育 2023年8月4日
  • 场孩子不听话(孩子不听话呢吧)

    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听话的孩子,但如果父母没有找到孩子“捣蛋”的真正原因,只是强行压制,或者放任自流,那么很可能就是一场“双输”的教育。 读懂孩子“捣蛋”背后的心理逻辑,才能对症下药。…

    2022年5月15日
  • 大专怎样可以不上学

    上学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上学是我们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想要不上学,我们可以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并不总是可行的。在本文中…

    孩子教育 2024年7月22日
  • 孩子厌学症状是什么

    孩子厌学是许多家长都面临的问题。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不愿意上学、成绩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等症状,这些问题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孩子厌学症状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

    孩子教育 2023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