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是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再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这些行为都是不用思考的自动运作。
知道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怎样形成的吗?
这要从古罗马说起了……
在古罗马时期,牵引一辆战车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是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因此,罗马人以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作为战车的轮距宽度。而在当时,罗马统治整个欧洲,甚至英国的长途老路都是罗马人为他们的军队所铺设的,因此,英国马路辙迹的宽度自然也成了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任何其他的轮宽在这些路上行驶的话,轮子的寿命都不会很长。所以,如果马车用其他轮距,它的轮子很快会在英国的老路上撞坏。
最先造电车的人以前是造马车的,所以电车的标准是沿用马车的轮距标准。而早期的铁路是由造电车的人所设计的,因此,四英尺又八点五英寸成了现代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
更为奇妙的是,人们的这个习惯影响到了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两旁的两个火箭推进器的宽度。这是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路上又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火车轨宽一点,因此火箭助推器的宽度是由铁轨的宽度所决定的。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两千年前的两匹马屁股的宽度决定了美国航天飞机火箭助推器的宽度。
这种现象就被称为“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类似于生活中的“惯性”,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着这种自我强化的机制。它使人们一旦选择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进行不断的自我强化。
我们所说的习惯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习惯就像是走路,人们如果选择了一条道路,就会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惯性的力量会使人们不自觉地强化自己的选择,并让你轻易走不出自己选择的道路。
《美国传统词典》是这样定义“习惯”的:
1.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2.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
3.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的日常活动,90%都在不断重复原来的动作,在潜意识中转化为程序化的惯性。这些行为都是不用思考的自动运作。这种自动运作的力量,即习惯的力量。
习惯是我们的终身伴侣,是最好的帮手,它也可能成为我们最大的负担。它会推着我们前进,也可以拖累我们直至失败。
习惯是所有伟人们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同样责不可卸。
驾驭人生,驾驭习惯,让我们先来做习惯的主人。让好习惯带我们走向成功,千万不要让坏习惯带我们走向深渊!
如果你希望出类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与众不同,那么,你必须明白一点——你的习惯决定着你的未来。
习惯确实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吗?
习惯之所以可以主宰人生是因为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性格。关于习惯成就性格这种观点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都提出过。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
牧师华理克在他的作品《目标驱动生活》中有这样的论述:性格其实就是习惯的总和,就是你习惯性的表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称:“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
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哪怕是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我们也可以从他身上看到未来推销员、医生、律师或是政府高官的影子;哪怕只是一句话,我们也能够从中分辨出细微的主观思维模式,以及特定的行为方式。而这些都在表明,就像是衣袖上会出现褶子一样,人们总有一天逃不过某种命运,我们的性格就像塑料,一旦被塑造成形就很难改变。
习惯成就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很多成绩斐然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敢扬言,即使现在一败涂地,他们也能很快东山再起,就是因为他们养成的某种习惯锻造了他们的性格,而性格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在大家眼里,爱迪生确实堪称天才,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一生共创造了1093项发明,包括白炽灯泡、留声机、电影等。这些成就让我们普通人望尘莫及,然而他本人却把这些归功于勤于思考的习惯。
他说:“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我们同样可以锻炼和开发我们的大脑……恰当地锻炼、恰当地使用大脑,将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而思维能力的锻炼,又将进一步拓展大脑的容量,并使我们获得新的能力。”爱迪生进一步解释道:“缺乏思考习惯的人,其实错过了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不仅如此,他也会因此无法最大化地发挥和展现自己的才能。”爱迪生明白,正是勤于思考的好习惯,让他把自身更多的潜能开发了出来。
除了勤于思考的习惯,每个成功的人背后都还有一个或者很多个助他成功的好习惯。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拥有越多好习惯的人,他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让我们来看看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是如何讲述他们成功的秘诀的:
采访中,当记者问到他们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人意料地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及时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答话,代表了到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另有一位科学家说:在实验室,没有“我”,只有“我们”,一切伟大成果都属于“我们”,而不是某一个“我”。这种群体意识不正是得益于从小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的习惯吗?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时井然有序,连助手不慎把一个烧杯转了个儿,他都严肃地指出,并说:“最小的一点错误会导致最大的损失。”这话不正是来源于幼儿园里的那句“东西要放整齐”的教导吗?
由此可见,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人一生有多么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孩子们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者处世。它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好的习惯。
让我们牢记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的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