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儿子鹏鹏上一年级了,一学期结束快把她急哭了,不仅学习跟不上,老师三天两头在家长群里提醒她:鹏鹏在学校又犯错了!有时候朋友还要被班主任请到学校去当面批评。
细问之下得知,鹏鹏在学校里简直是小朋友中的另类,其他小朋友都很听老师的话,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很多行为习惯都已经有所规范。
只有鹏鹏,老师说老师的,他做他自己的:上课东张西望,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举手张口就来;想上厕所也不打个报告,当着全班同学和老师的面就径自走出教室;已经一年级的学生了,每天还要自己带着小玩具来学校玩等等一系列违反学校老师规定的事情。面对老师的批评,鹏鹏从不放在心上,更别说加以改正了。
这一切的起因,让我想起了朋友从她儿子小时候就奉行的“放养式”教育。因为朋友的成长之路被父母约束得过多,童年让她觉得很压抑,她不想要儿子跟她一样,就采取了随意而为的“政策”,对儿子不多加干涉,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睡就睡,并没有刻意去培养孩子的习惯。
在家倒是无妨,但一旦从家里走出去,没有好习惯是寸步难行的,面对校园生活、学习,没有尽早培养好习惯的孩子是很难融入集体,学习跟不上也是理所当然的。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父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容易掉入哪些误区?
?习惯等同于机械的行为动作
父母不需要给孩子先制定出“习惯”的框框条条,然后强制孩子去执行,当孩子凡事都听从于一个成天规范他的教条,会疲于应付,习惯性服从到最后往往会成为孩子将来发展的最大绊脚石。并且,这样的孩子也会越来越不爱动脑筋了。
?把“养成好习惯”挂在嘴上
家长不要刻意把养成好习惯放在口头上,不在细节上过分苛刻。家长不要在这方面太有作为,对孩子宽容些,允许他做的不好,耐心引导,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形成一种习惯时,这种习惯反而越是自然轻易地在他身上形成,会成了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忽略自身的坏习惯
孩子的习惯养成,和家长自身的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映射关系。家长用自身有问题的习惯去教育孩子,那么孩子也会衍生出有问题的习惯。每个慢吞吞的孩子身后,总会有一个火急火燎的父母,而每个不好好吃饭的孩子背后,都会有一个喜欢一勺一勺追着喂的家长。
其实孩子的每一个不良习惯都是真实的心理表征的投射,查尔斯·都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多方位地诠释了习惯的形成规律和其作用,并提出了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找到暗示、获得同等奖赏,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
家长可以透过孩子的习惯观察背后的暗示就可以追本溯源,改变惯常的不良习惯。
二、改变习惯的“黄金法则”:
①暗示
孩子出现不良习惯,都会有暗示,比如喜欢吃手、啃指甲的孩子,常常把手啃得发肿、指甲啃得秃秃的,这时父母要帮助他识别暗示“为什么会这么做”,孩子会发现自己一旦不舒服就想要吸吮啃咬;另外,像大人睡前刷手机这个习惯的暗示就是太空虚、无聊,不自觉想要拿起手机。
②奖赏
习惯的强大在于它可以创造出一种渴求,当我们把暗示和特定的奖赏联系在一起时,例如孩子吸吮手指、啃指甲带来的感官刺激让人感到安定,大人睡前刷手机会感到满足,大脑就出现了潜意识的渴求,这个渴求就会让习惯保持运转。
③惯常行为
以上例子出现的,孩子啃咬手指、指甲或者大人睡前刷手机的习惯,都可以被其他事情替换,例如让孩子摩擦手臂,敲桌子,让大人选择睡前阅读书本等等,都可以带来实际意义上的感官刺激,自然而然那些不良的习惯也能逐渐被替换掉。
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可能是他们选择了不恰当的满足暗示,从中获取奖励的方式,因此只要找到另一种形式去替换中间的惯常行为,不良的习惯才会终止。
因为习惯不可能彻底清除,只能去改变发生的形式,所以家长可以好好利用这个“黄金法则”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习惯。
三、怎样利用“黄金法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找到不良习惯背后的暗示
如果想要孩子改变一些不良习惯,首先要了解到孩子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比如想要孩子改掉喜欢打游戏的坏习惯,就要先了解孩子沉迷游戏背后的习惯回路:其暗示是游戏的感官刺激大,比其他事情容易引起注意和兴趣。
那么家长要知道的是,孩子喜欢的是打游戏带来的轻松感和成就感,而不是玩游戏本身,那么可以找到其他同样有感官刺激大的事情来替换这一习惯。
☆获得奖赏
同样从上个例子来说,从打游戏这一行为中获得的奖励也许是感觉放松,又或者是成就感,家长要找到另一个行为来替代不良行为,同时还要注意,这个替代行为是否获得相同的奖赏,带给孩子的渴望是不是同样让大脑出现潜意识的渴求。
☆改变惯常行为
孩子在对抗坏习惯时常常会反复,这不是孩子的自制力的问题,也许就是家长没有意识到习惯背后的运作机制,出现不良习惯时一定不要强制干涉,要和孩子一起找到另一件能给大脑带来渴求、获得奖赏的事情来替换惯常行为。
?因此,家长在改掉孩子坏习惯之前,要先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一行为,也就是思考行为背后的暗示,了解为什么养成这一习惯,到底其中的暗示和奖赏是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提供同等的暗示和奖赏,以改变孩子原来的惯常行为。
家长要知道的是,如果在暗示和奖赏不变的情况下,中间所有的惯常行为都是可以改变的。
今日话题:改变孩子的坏习惯不容易,家长们还有什么妙招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