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学徒制——职业教育的起源。
原始社会的人民过着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生活,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社会生产力也十分低下。为了生存和延续,老一辈人必须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将生产实践活动中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由此可见,人类最早的教育活动是职业性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并且是以学徒的方式存续。
二、学校职业教育——社会分工细化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分工、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传统的学徒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特别是18世纪中期,西方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的推广和使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了家庭作坊,传统学徒制收到严重的打击而走向衰落,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应运而生。随着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和传播,集中培训的方式,即学校职业教育粉墨登场。
三、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新生。
学校职业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社会的需要,但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点,特别是无法解决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于是,世界各国将目光又投向了传统学徒制上。因为传统学徒制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发达国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取舍,使传统学徒制非但没有消亡,反而获得了新生。
这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量大但是质不优,眼下提倡的深入校企合作可谓正当其实。校企合作正是现代学徒制的走向,希望各职业院校不要抱着学校职业教育死死不放,对学生实行批量化“生产”,既简单又轻松。而应该主动作为,顺势而为。既精细精准又深入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