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世界上存在天生的坏孩子吗?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或许有不同的回答,但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认为并没有。
中国有句古话,人之初,性本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华生也做过一系列实验,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并得出结论:人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只要后天的环境条件适宜,每个孩子都可以被培养成为各种类型的人才。
可是,在生活中,人们习惯以好和坏的标准来评判人的行为,总有些孩子由于存在较多的不符合规则的行为,而被界定为“坏孩子”,受到同龄人群体的排斥,也常使得家长陷入尴尬难堪的境地。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孩子往往并不是真的坏,他们之所以常常惹是生非,首先 是因为缺乏沟通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朋友家的男孩今年四岁,不幸成了众人口中的“坏孩子”,让朋友很头疼。据朋友说,小虎真不是省油的灯,总给自己添麻烦,每次到别人家玩,一不留神就开始乱动人家的东西,一次在邻居家看见小妹妹手中的玩具,一言不发上来就夺,气得小妹妹哇哇大哭。
刚开始对于孩子的行为,朋友虽然心里翻江倒海,仍然尽量克制想教训孩子的冲动,只是严厉批评道:“这里是别人家,不是咱们家,你和兰兰好好玩,再这样欺负妹妹,妈妈下次就不带你来了!”
一番训斥过后,孩子果然老实了不少,但两天后到另一位亲戚家做客,孩子好像完全忘记了上次妈妈批评的话。朋友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心想孩子的品行如果不快点加以纠正,将来长大了会更难办,可是除了打又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
对于这样的“熊孩子”,他们做出鲁莽无礼的行为,真是因为个人品行的问题吗?
我认为不是的,他们其实只是不懂得如何合理表达内心的需求,就像想玩别人的玩具,原本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家长只要教给他们与人沟通的方法,耐心地反复提醒,使之养成习惯,一定很快就能看到孩子的变化。
孩子喜欢惹事的原因,除了不会表达,还有的是过于自我中心而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或者是做事只顾眼前却不计后果,从而容易和别人发生冲突。
那么家长要怎么做才能改变孩子,让他们在和同伴交往中更加容易相处呢?可以试试下面这些非常管用的方法。
一、避免打骂,家长要当好榜样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打骂是对付孩子不听话的常用方法,即使是在育儿知识越发普及的今天,很多不懂得控制情绪的家长,仍然倾向于采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解决问题。然而大量事实表明,往往越是打骂,孩子的问题越多,人际关系也会越差。
当父母一边说着打人不对,一边动手打人时,孩子必然不会心服,虽然表面上认错屈服,压抑的情绪反而在不断蓄积,最后只能在同伴身上发泄或者伤害自己。
而且父母的过激行为,造成家庭环境紧张,同样不利于全家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无论孩子的做法多么让人气愤,家长首先一定要稳定情绪,心平气和处理冲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多问问题,帮孩子全面思考
由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孩子抑制冲动的能力较差,做事经常不计后果,也考虑不到别人的感受,但在生活中,我们也总能见到一些情商出众的孩子,为人处世像个小大人一样,其实他们也未必天赋异禀,主要在于家长的合理引导,那么具体怎样引导呢?
不妨试着多问孩子一些问题。
比如孩子相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磕磕碰碰,有的孩子被撞到了,就主观上以为别人是故意的,从而大打出手。家长如果看到了,就应该抓住这个帮助孩子成长的好机会,问孩子:“那个小朋友撞到你,他是故意的吗?看看他的表情”。
孩子如果看到对方一脸的不好意思,就会意识到别人只是不小心而已。
家长可以接着问孩子:“我看你刚才生气了,你是想打他吗?如果你打他,他会有什么感受呢?”
孩子就会想到,如果自己打人,别人可能会生气难过,就不会再和自己玩了,既然对方不是故意的,不如宽容一些,与同伴和平相处。
在生活中,家长不仅要多关注孩子,也应该通过多问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进而培养孩子遇事不冲动、多思考的好习惯。
三、别嫌麻烦,指导要具体可行
很多家长出于习惯,经常用简单概括的语言与孩子对话,并认为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的意思,然而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孩子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相比于成人还很匮乏,我们要注意自己是否传递了足够的信息,尤其是在说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千万别怕麻烦嫌啰嗦。
就像前面的妈妈,要求孩子和别人“好好玩”,但是4岁的孩子可能并不能理解妈妈口中的“好好玩”具体指什么,自然也就无法真正有所改变。
这时妈妈如果说得具体一些,比如“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你应该先问‘可以让我玩一会儿吗?’征得别人的同意,而不要伸手去抢。”孩子就会更容易领会和照做。
朋友听了我的建议,用具体可行的方法指导孩子,当孩子提出想要玩别人的玩具时,小伙伴一般都愿意把玩具分享给他,这使孩子收到了很好的反馈,进而强化了正确的习惯,变得更加讨人喜欢,也交到了更多的朋友。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学会了上面的方法,能够应用它们帮助孩子化解生活中的各种冲突了。但最后还是提醒各位家长,孩子之间有些磕磕碰碰,或者有些小矛盾小冲突,是极为正常的事情,我们大可不必太过敏感,给孩子贴上“欺负”的标签。
要知道,正是在解决一个个矛盾和冲突的过程中,孩子才会更快掌握与人相处的规则,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个人的成长,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