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潘妈妈的儿子从小就不需要父母怎么操心,小学初中都很顺利地度过了,但是上了高中后,孩子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进入高中后,由于思想落差大,孩子频繁出现上课睡觉、走神的情况,导致听不懂,学不会,作业考试的题目都不会写,于是孩子不敢参加考试,总是找借口请假或者干脆考试那几天就不上学了。
期末考试没办法躲避,但是成绩可想而知,主科勉强及格,副科基本都是四五十分。开家长会的时候,班主任跟各科老师也与潘妈妈沟通过孩子的情况,希望孩子尽快调整过来,到了下学期还有高二,学习任务都很艰巨,如果孩子不能适应,那高考就很难了。
潘妈妈从学校回来后愁眉苦脸,晚上跟孩子商量是不是趁寒假时间补一下课,但孩子很消极,不愿意上补习班,对家教也很抗拒。
没办法,潘妈妈带孩子去看心理咨询,做了量表检测,诊断结果是重度抑郁,轻度焦虑。
一方面,孩子觉得在学校没有朋友,没有存在感,很孤独,思想敏感,自卑,怕别人冷嘲热讽,和同学不愿意交流,在学校呆不住,觉得很煎熬。另一方面,孩子也觉得父母不理解他,有什么事都不愿意和父母说。
今年5月底,孩子不再上学,在家两三个月都是玩手机,作息不规律,不想学习,不让家长找老师补课。潘妈妈不敢刺激孩子,对孩子在家的混乱状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秋季开学孩子勉强去了一个月学校又不愿意去了,潘妈妈很担心孩子继续发展下去变成辍学,来咨询我们怎么办才好。
初高中衔接时期是一个生理和心理巨变时期,除了适应新的学校、老师同学外,还要面对高考这座大山。一些孩子的适应性很强,能迅速调整,坦然过渡,也有一部分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一些心理问题,出现像潘妈妈孩子这样,害怕上学,不敢与同学交流的焦虑感、孤独感、失重感等现象。因此,我们建议潘妈妈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孩子:
1、提升认知思维,帮孩子建立学习、作息、运动、手机网络的规则意识。孩子不上学在家玩手机,作息不规律,家长是不能放任不管的,接纳往往会让孩子更难回到学校。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每天正常的学习、正常作息,加上运动以及合理地使用手机时间,让孩子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
2、注意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班级归属感的问题,引导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家长可以通过老师引导孩子学习的自信心,班级的归属感、荣誉感等。比如,只要孩子有进步的地方,上课认真听讲,成绩有进步等,就可以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或者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分发作业试卷、传达通知等提升孩子班级归属感。另一方面,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些与同学来往的机会,比如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请求同学约孩子出去玩,或者通过老师拜托同学主动和孩子打招呼,找出共同话题,在学习上互帮互助等。
3、引导孩子调整学习方法,做好学习计划,高效地利用时间。比如分解目标,制定每日学习任务,防止拖延,给每个任务限定完成时间;及时反馈和评估自己的时间计划,加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避免完美主义倾向,避免在一件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以至于没办法按时完成其他任务。
时间对于高中生来说很宝贵,每浪费一天时间,孩子可能要花双倍的精力补回来,因此,孩子出现问题家长需要第一时间正确的干预。家长你认可吗?
关于引导孩子上学这件事上,家长你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关注我们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