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邻居相处的古诗词(形容好邻居的古诗词)

在一个春水涨、草木新的日子里,面对稀客来访,杜甫兴致极高,不禁脱口而出:“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我将邻家老翁也请来,与您举杯对饮吧,我平时与他常酌,隔着篱笆唤他便应。这首《客至》未曾交代最后他的邻居来了没有,但从中可折射出杜甫与邻居间的融洽之情。

在立春社日,杜甫受到邻居的邀请,来看看邻居们的热情吧:“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今年社日,要大大热闹一番,喊家眷将大瓶酒打开,咱们一醉方休,这酒从早喝到晚,邻居还盛情不减,“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不停地加着菜肴,几番起身都被拉着臂肘挽留。杜甫感慨:“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这样开怀畅饮的场景,是杜甫心中一抹温暖亮色,不仅是因为邻居朴实的款待,还因他从邻居口中感知好友严武官声甚佳,杜甫为蜀中百姓能安居乐业而欣慰。

得好乡邻胜过亲。“时来访老疾,步屟到蓬蒿”,杜甫有在其生病时,常穿着草鞋来探看他的退休县令作为北邻;“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还有安贫乐道、待人和善,家里孩子教养很好,连鸟雀也见人不惊的隐士作为南邻。这些和睦的邻里关系都让杜甫感动不已。

杜甫对于邻居亦有一副慈悲心肠。杜甫因严武去世,离开成都辗转至夔州。他住在瀼西的一座草堂里,堂前有几株枣树,西邻的一个妇人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有位姓吴的晚辈姻亲需暂住夔州,杜甫便将此草堂让与他,谁知这位吴郎插上篱笆,禁止别人打枣,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诗《又呈吴郎》以作劝告:“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虽然吴郎是其晚辈,但杜甫用“呈”字这种敬语,是为了让劝言易于被接受。杜甫苦口婆心,希望吴郎从妇人的角度想想,若不是由于穷困无奈,她怎会做这样的事呢?正因她心存恐惧,所以咱们更该与她主动亲近啊。结句视野豁然拓展,从邻居打枣这件小事一下子转到国家战乱、百姓苦难上,并由此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温柔敦厚、爱物济世,正是杜甫本色。

杜甫爱着芸芸众生,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给予杜甫以安抚与力量。数年前的一个晚上,杜甫风尘仆仆,终于赶回暂居的鄜州探亲,并写下《羌村三首》,其一道:“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妻儿又惊又喜,泪下如雨,而邻居们也感同身受,同为这得来不易的团圆而流下真诚的泪水。第二天一早,就有邻居们前来慰问,其三道:“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他们带着由衷的笑容,询问着杜甫近来的经历,手提着酒,还说莫嫌酒味劣薄,这日常话语中,流露出邻居的淳朴性情,正所谓一家有难,四邻不安,一家有喜,四邻皆贺。“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为什么杜甫的诉说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共鸣,那是因为邻居平安,自己也平安,大家皆为一方水土所养育,其血脉早已紧紧相连。延伸一层论,山川相接,文化相传,一国之人纵有万里之隔犹为近邻,又怎不为时局变化而共悲欢呢。

漂泊并非是杜甫的必然宿命,其遭遇根本来源于那个时代的沉浮。离开夔州后,杜甫进入了生命的倒计时,在舟上,他看着滔滔长江水,“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道出了不尽寂寞;他登楼远眺洞庭,写下“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透着深入骨髓的凄凉。但两首诗的结尾,杜甫仍有壮志与豪情,“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他终身念念不忘的大唐社稷和黎民百姓。

只是,不知在经受着孤独、燃耗着希望之余,杜甫有没有想起过那年在成都浣花溪畔,有花木撞眼,有乡邻长伴,那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不经意吟咏,蕴含着他与邻居们谈笑田园的自由自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5月1日 下午7:23
下一篇 2022年5月1日 下午7:29

相关推荐